從上述例證中不難看出,窮人雖然可能從減稅中獲益,但由於減稅導致的公共開支的減少,不僅將會使他們的獲益抵消,而且將使他們的福利減少,兩相比較,減稅不符合他們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他們反對減稅乍看不符合常理,但其實是理性人的選擇,因而也是利益最大化的長遠選擇。
至於富人反對減免遺產稅的原因,既有他們擔心子孫後代不勞而獲會成為紈絝子弟的理性考慮,也有他們追求精神財富的深層考慮。法國哲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需求可以分為五個層次,在實現了生理的安全的物質的需求以後,人們就開始追求精神的、榮譽的滿足。富翁們的深層考慮以筆者之心度君子之腹,有可能是他們擔心減免遺產稅會“降低富人慈善捐款的積極性”。在西方,在美國,政府都會利用減免稅收等優惠政策鼓勵富人和企業熱心捐贈社會公益事業,很多學校、圖書館、基金會都是靠私人捐贈建立或支持的。據資料,1999年,美國企業界為弱勢群體捐贈金額達到120多億美元,這還不包括個人捐贈。慈善捐贈可以大幅度抵減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也可以抵減遺產稅。富翁們死後既然自己的財富一則帶不走,二則大部分要征遺產稅,那還不如生前就將之按照自己的意願捐出去,這樣不僅使自己博得樂善好施的美名,還有可能名以物傳,像哈佛、斯坦福大學,像諾貝爾科學獎金一樣青史留名。而一旦取消遺產稅,由於沒有外在壓力,富翁們就有可能屈服於子孫的私情而將遺產留給後代,因此反對取消遺產稅,是富翁們從個人最大利益出發作出的理性選擇,隻不過這種最大利益已經是精神上的、榮譽上的追求而不是經濟上的追求。由於大多數人尚未達到這種層次,所以不免感到詫異,深入思考以後,相信就不難理解了。
五、退一步,進兩步——減稅的自覺追求
直觀地思考,任何減稅建議和減稅政策,都是為了減少稅收收入也肯定會造成稅收的減少。但是決策者的目的卻往往不這麼簡單。有的減稅,是決策者為了在政治上贏得支持而作出的暫時讓步;有的減稅,則是從宏觀上考慮,為了支持某些行業、企業、個人的進一步發展而作出的照顧或獎勵;有的則是出於公平稅負或扶助弱勢群體的考慮而選擇的臨時性的動態策略。
但是政府作為社會公共物品和服務的提供者,有著持續擴大收入,掌握充裕收入,以實現執政目標的願望。為此,政府的減稅往往不是為了減稅而減稅,而是為了擴大稅源,做大經濟蛋糕總量而作出的著眼於長遠的辯證的決策。政府實際上是在有意識利用稅收悖論做文章,即欲速則不達,將欲取之,必先予之,以此來擴大經濟總量。這裏,稅收悖論體現在這樣一個簡單卻很有說服力並由無數實踐證明了的道理上,這就是“竭澤而漁”,短時期內可以取得較多的稅收,但長此以往,則無魚可捕;“放水養魚”,短期內稅收可能減少,但長期看,一是魚肥了,稅收總量就會增加,二是魚多了,同樣總量也可以增加,而且可以永續地捕魚。
這方麵的案例很多。中國的,我們知道,曆朝曆代凡是開國之初,為了從戰亂中迅速恢複,統治者都會輕徭薄賦,以讓百姓休養生息。漢初,高祖劉邦采取重農抑商,輕田賦的國策,“輕田租,什五而稅一。量吏祿、廢官用,以賦於民。”漢文帝時進一步實行輕稅政策,田賦最低達到三十稅一,從而開創了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同樣“開元盛世”、“康乾盛世”也都是開國之初或是統治者實行“輕稅”政策時開創的。這是從稅收角度認識分析社會發展的典型案例。
外國的,可以美國裏根總統的兩次稅製改革為例。在裏根上任前的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陷入了持續的“滯脹”狀態,失業率不斷上升,私人資本投資比例不斷下降,通貨膨脹加劇。這使納稅人的納稅等級(收入適應的邊際稅率升位)上升,稅負增長快於實際所得增長,生活水平下降。稅收收入雖然不斷增長,但由於政府事務過多,支出增長更快,財政赤字不斷擴大。有人認為,裏根上任初麵臨的經濟形勢與20世紀30年代美國爆發大規模的經濟危機時期差不多。
裏根入主白宮後,實施了以供給學派經濟主張為主體的“經濟複興計劃”,其主要內容是在1981年和1986年實施的以減稅和降低個人所得稅和公司所得稅邊際稅率為中心的稅製改革(具體內容見本文第二節)。
減稅雖然導致暫時的收入下降,但著眼長遠,它卻有利於把經濟總量的“蛋糕”做大,從而增加收入。裏根實行“經濟複興計劃”的第二年出現了經濟衰退,但到了1983年,減稅的效應得到了充分的釋放,儲蓄、投資率增長,高利率又吸引了大量國內投資,從而促使美國經濟逐漸走出“滯脹”困境,因此開始了持續多年的增長。1982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大幅度提高,企業投資額大大增加,通貨膨脹和失業率奇跡般下降。裏根說,1983年在一次各國首腦參加的經濟會議上,“我突然發現大家都瞧著我,默不作聲,後來一位首腦打破沉默對我說,請您告訴我們美國奇跡的秘密。”如今,20多年已經過去了,美國的經濟學家大都認同裏根的稅製改革和他當時實行的各項財政政策。有些經濟學家和曆史學家更明確提出“現在是確立裏根在美國經濟發展地位的時候了”,美國“今天和平與繁榮時代的建築師是羅納德·裏根”。
參考文獻
格裏高裏·曼昆:《經濟學原理》,機械工業出版社
杜萌昆:《稅收競爭與美國經濟》,《稅收與社會》2002年第7期
曹欽白:《美國富翁的“怪癖”》,《稅收與社會》2002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