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節 你的執著與非執著(1 / 1)

執著與非執著都是一種內在的狀態。現在我要說的是這兩種不同的心態究竟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執著原出自佛教用語,是指對某一事物堅持不放,不能超脫,也指對某種事物追求不舍。很多人都知道但丁的一句名語,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這是對執著很經典的詮釋。

執著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內在狀態呢?通俗的說,就是你的心裏有很多放不下的東西,這種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你的鬥誌和信心,但同時也在影響著你。如果你放不下心中的掛慮你就不能全心地去完成一件事情,但你如果能放下這些掛慮,你就會以一種享受的狀態去做一件事情。而非執著呢?我們試想一下,當你對什麼都不執著,你的心不再有掛慮,你此時的心靜如水,但並不代表你什麼都不做,你存在著,你以自然的存在去做你的事,雖然與你有關的人與事隻在表麵和你相關聯,而你的心裏卻沒有任何掛慮。這個時候,你存在的本質與他們不會有任何關係,你這樣內在的純然狀態讓你獨立和自由,雖然在外界看來並不是這樣,但這又何妨。你自己心裏明白就行了。重要的是你可以很好地去完成你所做的事。換句話說,即便是有人在詆毀你,中傷你,你的內心都不會受到一點影響。這樣的一個態勢就像是與你無關一樣,與你無關隻是你此時的心靈狀態,不是一個表麵可見的事實。這就是非執著帶來的心靈狀態。

實際上他們是相輔相成的,執著是你對人與事的過程與結果的堅持,而非執著是你心靈的純然無掛。若你確定你的所作所為是正確的,你的目標與理想是清晰的,你應該保持你的執著,而在理想和目標具體實現的過程中,你應該放下那些掛慮,忽視外界的存在。隻有這樣,你的理想和目標才會更加順利地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