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本本主義》這篇文章的重要意義,在於第一次從理論上深刻闡述了共產黨人應當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問題,指明必須反對教條主義、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正確方向。這個問題,在黨內曾有過長期的爭論。毛澤東曾稱這篇文章是經過一番大鬥爭寫出來的,即指反對當時紅軍中的教條主義思想。但是,當時反對教條主義的鬥爭並沒有就此結束,後來還發生了以王明為代表的更加嚴重的“左”傾教條主義的危害。在這期間,毛澤東不僅在政治上、組織上反對教條主義,而且還十分重視要在思想上分清是非。他的許多理論著述,從《實踐論》、《矛盾論》到整風期間發表的一係列重要文章,都反映了他在這方麵所做的大量工作。這邱重要著述,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已經提出的問題,從而為我們黨奠定了一條更加係統完備、生動深刻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而其重要價值與作用已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全部曆史所證明,在今後更加波瀾壯闊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還將繼續證明這一點。
誠然,毛澤東晚年的嚴重錯誤,曾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像毛澤東這樣偉大的人物,一旦離開了他自己倡導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也同樣會把我們的事業引入迷途。這是一個極為深刻的教訓,它也從一個方麵說明堅持正確的思想路線的極端重要性。但是,應當指出,毛澤東晚年的錯誤,終究是一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所犯的錯誤,是他在探求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出現的迷誤。在50年代中期,毛澤東以極大的理論和實踐的勇氣,以蘇聯經驗為鑒戒,提出了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任務,並取得了在今天仍然值得稱道的積極成果。但令人遺憾的是,曆史並沒有按這條正確的道路筆直發展下去,而是由於被急於求成和階級鬥爭擴大化的錯誤指導思想導入了歧途,走了一個很大的之字形的曲折道路。這既反映了毛澤東晚年脫離實際造成的嚴重後果,同時也說明要找到一條符合中國特點的建設社會主義的規律是一個多麼艱巨的任務。應當說,毛澤東晚年的錯誤是嚴重的,但他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必須根據中國情況走自己道路的思想及其探索又具有深遠的開拓意義。因而,我們既要堅決地從理論和實踐上糾正毛澤東晚年的錯誤,又要善於堅持和發展他提出的要探索自己的建設路線這一正確命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領導的撥亂反正、恢複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正是反映了這一曆史的要求。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正如鄧小平所說的:“從許多方麵來說,現在我們還是把毛澤東同誌已經提出、但是沒有做的事情做起來,把他反對錯了的改正過來,把他沒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後相當長的時期,還是做這件事。當然,我們也有發展,而且還要繼續發展。”
(《高校理論戰線》,1994《2》;收入《紀念毛澤東百年誕辰文集》,當代中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