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散文集《回眸》
劉秋祥
在臨汾的文學圈子裏,王雙定是很受人尊敬的,這緣於他的人品和文品。十多年前,我讀過他的散文集《邈邈小路》,近日他的散文集《回眸》問世,讀《回眸》如同走進他豐富而又高尚的精神世界,他的經曆,他的感悟躍然紙上,令人感歎,讓人回味,也讓人受到教育和藝術的享受。
雙定祖籍洪洞,1964年畢業於山西大學中文係,先後從事過教育、理論、新聞等工作,退休前任臨汾鋼鐵公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回眸》全書共41篇,14萬字。其中數篇獲過全國大獎,被《散文選刊》和各種優秀散文書籍轉載和收錄。本書真實地再現了“文革”前畢業的那一代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態和人生的體驗。盡管他們經曆了種種磨難和無奈,盡管他們隻是一個個極其普通的人,但癡心未改,那就是永遠關注國家和人民的命運。這大概就是中國知識分子的特點。
《淌血的童年》寫他出生在槍炮聲中,日本鬼子燒殺搶掠,“父母被迫抱著繈褓中的我,在哀鴻遍野的土地上到處‘躲反’,從此,不是鑽在莊稼地裏苦熬露水浸泡的不眠之夜,便是藏在野獸出沒的密林深山忍受饑餓的時日,要不就是在冰天雪地裏慘遭風鞭抽打……”童年是不幸和苦難的。
《往事回首》、《緬懷那個冬天》、《憶我的假期生活》等寫的是作者的求學經曆。“初中以前,我力氣不足,又膽小,不敢到社會上找活幹,唯一的辦法是幫助父母做家務,幹農活。”“上高中以後,花費相對增加,從農田裏用苦澀的汗水換取微薄的收入已經遠水解不了近渴了。同時我遠離家鄉上學,父母的疼愛已鞭長莫及,我便和幾個家境清貧的同學到社會上找活幹。”他先後在食品加工廠幫忙包裝、在木材公司搬木頭、在工地拉運建築材料……作者寫道:“這樣的假期生活一直延續到學校生活結束。它使我的身心吃了不少苦頭也熔鑄了我的學曆。同時還為我後來在艱苦環境的工作鋪墊了雄厚的基礎,使我承受困難和挫折的能力大大增強了。”相信今天的青少年讀過這些文章一定會有很大的啟發。
集子中還選取了其他類型的文章,如《夏天的落葉》、《閑談隻說貓是非》、《無事閑扯狗長短》等,詼諧幽默,以物狀人,表達了作者對社會、對人生的看法,呼喚正義、鞭撻邪惡,深刻地表現了作者的思想認識。
作者經曆了三年自然災害、“文化大革命”,盡管現實對那一代人有諸多的不平和無奈,但他們仍固守著中國知識分子的道德和信條,始終有一顆報效國家和人民的滾燙的心,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國慶節的回憶》、《北國風光》、《心潮起伏迎回歸》、《仰望紅旗》等文章,熱情地謳歌了新中國的變化,讚揚了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表現了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對黨的事業的忠誠。
雙定有很高的文學造詣,散文集《回眸》每篇都是作者心的曆程,真實感情的流露。《看望母親》中寫道:“臨走那天,天剛麻麻亮,母親就輕手輕腳摸索著起了床,沒開燈就去生火。”“已經皺紋縱橫,青筋隆結、壽斑重重、抖抖索索,卻執拗地為她鬢發斑白的兒子做飯。”“臨走時,母親站在門口,用我幾十年最熟悉的目光送我,任微風輕拂她稀疏的銀發。她顯然蒼老多了,再也沒有力氣一程一程地送我出村了,隻是不停地叮囑:‘上了車別靠窗戶,當心受風,靠前點坐,後麵顛……’”這些小事表現出母親舐犢之情和兒子永遠的愛。
就在我閱讀雙定的散文集《回眸》時,又得知他不久前還出版了長篇小說《轍痕》。老驥伏櫪,不用揚鞭自奮蹄。願他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問世。
原載《臨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