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戰鬥在黎明前的石門峪(2 / 2)

1943年春,我村民兵與周圍7個村的民兵聯防,開始圍困並突襲閻家莊碉堡。秋後,趙城縣(河東)成立指揮部,組織了120多人的民兵基幹連,殺敵英雄吳兒峪村的韓金虎任連長,石門峪村的衛錦武、郭大順任副連長,采取多種戰術圍困打擊鬼子兩個多月。以“狗兒班長”為首的鬼子,隻能龜縮在碉堡內苟延殘喘。別處的鬼子,也都聞風喪膽,不敢輕舉妄動,直到無條件投降。那時老百姓中間還流傳著這樣的歌謠:“蒼白色的頭發呀,胡子一寸半,老套筒當隊長,實在勇敢。摸了鬼子的哨兵,繳了‘輕機關’……”在抗日戰爭中,小村群眾還大力支援了周邊各縣的對敵鬥爭,配合了保衛和轉移國寶《趙城金藏》的鬥爭……

趙城革命烈士紀念碑上有這樣一段碑文:“抗戰八年中,我地方武裝先後在石門峪、井子峪、吳兒峪、郭家節、澗頭、郇堡、陳家莊、早覺等村對日寇和偽軍以沉重的打擊,取得重大勝利……我神槍手‘老套筒’韓金虎單槍圍困碉堡,迫使日寇撤走。趙城人民英勇鬥爭的曆史將永遠載入革命史冊。”

解放戰爭時期,我村仍一如既往地參軍參戰,抬擔架、毀鐵路、割電線,參與攻打趙城、支援沙窯戰役等等。在臨汾攻堅戰中,不少青壯年奔赴前線送彈藥、抬擔架。在家的人,盡管被日寇燒得缺門少窗,寧可敞門而居,也要捐出門板、檁條支援攻城。由於形勢的需要,趙城二高遷到我村,全校三個隊百餘名師生在這裏學習“抗大”精神,學政治、學軍事、學文化。村民們像迎接自家孩子一樣迎接他們,踴躍騰房騰院,捐獻桌椅板凳,提供生活必需品,積極支持培養革命人才。後來有些學生參加了攻打運城等地的戰鬥,有些南下雲南等省……著名作家孟偉哉就是從這裏走上革命道路的。

在趕走侵略者,消滅反動派的艱苦鬥爭中,我們這個小山村幾十位優秀兒女獻出了生命,許多人都受過傷,流過血。他們的鮮血化作新中國第一縷朝霞,給五星紅旗增加了光彩。

除上述無辜百姓外,犧牲在戰場上的先烈還有:

喬本大,在遊擊9團7中隊任炊事員,1940年在汾西縣晉泉子坪戰鬥中犧牲。

張文海,本村民兵隊長,1942年1月22日(正月初六)被日寇抓走,犧牲於霍縣東門外。

張醜蛋,本村民兵,1943年9月在本村與日寇戰鬥中犧牲。

李永生,本村民兵,1945年在洪洞縣胡坦村戰鬥中犧牲。

田民娃,本村民兵,1946年7月,在洪洞縣胡坦村戰鬥中犧牲。

暢三旺,中野4中隊11旅31團戰士,1946年8月在霍縣戰鬥中犧牲。

高存有,太嶽18分區新7團班長,1946%年10月在霍縣戰鬥中犧牲。

韓蘭生,晉冀魯豫8縱隊22旅64團排長,1948年8月在河南抱犢寨戰鬥中犧牲。

郭傑,中野8縱隊22旅64團戰士,1948年9月6日在河南抱犢寨戰鬥中犧牲。

張小生,晉冀魯豫4縱隊12旅35團排長,1949年12月在揚江白河戰鬥中犧牲。

王月考,昆明交通大隊排長,1950年10月在昆明剿匪戰鬥中犧牲。

高國俊,甘肅省公安廳,1941年10月在蘭州追捕犯人過程中被罪犯殺害。

在全國上下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之際,讓我們以最崇高的敬意悼念這些為國捐軀的不朽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