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生華

賀生華,字振中,男,漢族,1922年11月出生,黃陵縣倉村鄉真村人。

1938年4月在店頭胡家溝放牛時被國民黨軍隊拉壯丁,送往山西閻錫山部隊參加抗戰,期間曾參加常山、柳林、齊口、軍渡、五龍宮、觀王廟、牛王廟、化靈廟、馬匹山等戰鬥,後入軍校學習並升任副營長;抗戰勝利後,曾參加太原日軍投降交接儀式,後任閻錫山部隊兵站參謀;1948年5月,兵站遷至青島,後隨軍入台;入台後,先做小生意維持生計,後發憤苦讀,考取高級公職資格;1959年就職於台灣地區國民黨政府檢察院審計部,任審計職務,工作中結識了辛亥革命元老於右任、蔡屏藩等,曾寄回於右任、蔡屏藩、閻錫山為其書寫的書畫多幅,並在清明節黃帝廟舉辦的書畫展覽中展出;1990年退休。

1990年4月清明時節,首次偕夫人回到家鄉黃陵縣,參加了公祭軒轅黃帝典禮。1993年8月16日,第三次返鄉,出資5900美元(約合人民幣5萬元),設立“賀生華獎學基金會”,支持家鄉教育事業的發展;19日,黃陵縣為其舉行了隆重的“賀生華先生為發展家鄉教育事業捐資助學儀式”,縣上領導陳學仁、崔文瑞、賈永錄、郭興才及有關部門負責人出席。

1996年8月,時任中共黃陵縣委副書記的楊曉鶴攜3名黃陵少年兒童參加由國務院組織的“第21屆和平小天使兩岸互訪活動”代表團赴台時,賀先生在台北“中山紀念館”熱情接待並宴請了楊曉鶴一行,並贈送了紀念品。

賀生華先生雖長期寓居他鄉,但依然心懷祖國,心係家鄉。堅持收看大陸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和“春節聯歡晚會”,關心祖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捐資興學,痛斥台獨,迫切盼望海峽兩岸早日和平統一,共同發展。

蔡漢傑

蔡漢傑,字功甫,男,漢族,1914年出生,黃陵縣倉村鄉倉村人。初中文化,中國國民黨黨員。

1932年被國民黨抓壯丁到延安民團訓練班受訓,受訓結束後派任宜君縣民團訓練員。國共合作時期,任店頭抗敵後援會常務委員。1938年,任宜君縣西區社訓隊中隊長;1939年在西安幹四團受訓並加入國民黨。曾任宜君縣國民兵團隊長,自衛大隊副隊長、監碉隊保安第四團連長。1947年解甲歸裏,1951年接受管製,1979年解除管製。

1983年,先後自費走訪山西、陝西等縣、市,調查了解倉村的曆史事件,征集編寫鄉土民俗史料,曆時三載,三易其稿,於1985年完成了40餘萬字的《倉村村史》編寫工作。該《村史》內容豐富,史料翔實,結構合理,開創了黃陵以村修史之先河,為研究和傳承地方鄉土和民俗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據。

曾被黃陵縣政協、宜君縣政協以及黃陵縣誌辦聘請為特邀編輯,撰寫的許多文稿被《黃陵縣文史資料》《宜君縣文史資料》《黃陵縣誌》收錄,個人被評為優秀編輯。

左延寧

左延寧,男,漢族,1961年5月出生,陝西省黃陵縣人。大學學曆,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共黃陵縣紀委副主任,實用新型熱風采暖爐灶發明者。

1980年12月參加工作,先後在延安市人民銀行、黃陵縣水利局、黃陵縣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1984年7月考入陝西電大黨政管理幹部專修專業,學習兩年。

1988年10月29日,左延寧設計的一種熱風采暖爐灶通過專家論證,並申請國家專利。同年12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局審查通過,決定授予左延寧發明專利權,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局局長高盧麟簽發了專利權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