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獲縣委模範共產黨員;1981年獲縣委、縣政府工作成績優秀獎;1982年至1983年獲縣委、縣政府先進工作者和“三八紅旗手”;1993年、1999年獲省“雙學雙比”領導小組先進工作者,被延安市委機關評為模範共產黨員;1999年1月獲全省優秀婦女幹部獎;2001年被中央黨校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人民畫報載入《當代傑出共產黨人》大型文獻;2003年1月被中國經濟出版中華人物叢書編委會編入《中華優秀人物大典》(世界精英版)。
蘇桂林
蘇桂林,男,漢族,1941年8月出生,黃陵縣倉村鄉蘇家鹼村人。大專學曆,196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2年9月在黃陵縣田莊公社任民辦教師;1965年9月在延安師範師訓班學習;1965年12月在延安師範附小任教師;1970年10月在原延安市(現寶塔區)辦事處工作;1973年3月在原中共延安市委(現寶塔區)組織部工作;1979年11月在原延安地區人事局、編製委員辦公室工作,任編製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1997年5月被評為全國機構編製係統先進工作者。
蔡焱
蔡焱,男,漢族,1948年2月出生,黃陵縣倉村鄉人。大學學曆,197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8年11月在黃陵縣龍首公社馮家溝村插隊;1970年5月在黃陵縣電廠當工人;1973年9月在西北農學院農機設計製造專業學習;1976年9月在延安地區電影公司工作,1984年1月任公司黨支部委員、副經理(副處級),1987年8月任公司經理、黨支部副書記(正處級);1991年3月任延安地 區文化文物局副局長、黨組成員,延安歌舞團黨委書記、團長;1995年4月任延安地區文明辦主任兼地委宣傳部副部長,2005年7月任延安市文明辦協理員。
傳虎
傳虎,男,漢族,1953年1月出生,黃陵縣隆坊鎮西堯科村人。大學學曆,1983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70年8月在縣運輸公司工作;1978年8月在黃陵縣監理所工作,1982年12月先後任副所長、所長;1986年7月任原延安市(寶塔區)交通監理處監理科科長;1987年9月任原延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車管所所長;1994年3月任原延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副隊長;2000年12月任延安市公安局黨委委員、交警支隊黨委書記、支隊長。
2003年被新華通訊社陝西分社評為新世紀陝西新形象個人;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活動先進個人。
任宏
任宏,男,漢族,1950年9月出生,黃陵縣田莊鎮東石獅村人。中國共產黨黨員,大專學曆。
1970年2月在黃陵縣田莊鎮東石獅任民辦教師;1972年9月在延安師範學習;1974年7月在延安地區教研室、招生辦工作;1982年2月在延安地區行署辦公室任專員秘書,行署秘書科長、行署研究室副縣級研究員;1989年6月任延安地區計劃委員會副主任。
工作中撰寫調研報告、工作研究、形勢預測等文章30多篇。1985年撰寫的《黃陵·洛川·富縣·宜川經濟文化工作調查》獲全區優秀調查報告一等獎;1986年參加延安地區第二次全國工業普查資料彙編工作,撰寫的《從我區工業布局現狀分析工業經濟發展的優勢及問題》獲全區一等獎,發表在《延安經濟》第24期,收錄在陝西省工業普查宏觀分析資料選編。1990年撰寫的《大上林草,發展畜牧,提高糧食單產,加快脫貧步伐——安塞北四鄉經濟開發調查》,收集在延安地區下鄉蹲點幹部調查報告中。1993年至1994年上半年在山東濰坊市政府掛職學習,任市政府副秘書長期間撰寫的《濰坊銀線連四海給我們的啟發》發表在1994年3月18日《延安日報》。先後主持編寫了《延安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九個五年計劃及十年規劃》《延安市以工代賑“九五”“十五”計劃》《延安市以工代賑“十五”異地扶貧開發規劃》。
1990年、1991年兩次榮獲延安地區先進個人二等獎;2003年獲陝西省計委中央直屬糧庫建設先進工作者稱號。
蔡亮
蔡亮,又名蔡雙懷,男,漢族,1954年1月出生,黃陵縣倉村鄉倉村人。中國共產黨黨員,大學學曆。
1978年12月在黃陵縣水電局任技術員;1979年9月在延安市水電局工作,任技術員、助理工程師;1984年11月在延安市計委工作,任文書、副科長、工程師;1985年7月,在陝西省委黨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脫產培訓學習;1989年11月在延安市體改委工作,任科長、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副處級);2003年1月任延安市林業局黨委委員、副書記。
在黃陵縣水利局工作期間,參與了龍首公社滾水壩及龍首川灌溉渠工程的設計。在延安市水利局工作期間,參與了洛川拓家河水庫、甘泉甘道渠水利樞紐灌溉等工程設計,並主持了全市水利工程設施分布圖的調查與繪製工作,為全市第一次提供了較為完整的水利工程分布圖,同時還參與了陝北水利水文資料的編纂工作。在市計委工作期間,參與了西延鐵路指揮部的工作,具體負責西延鐵路工程的協調與地方包建工程的設計施工,多次受到市上的表揚。在市體改委工作期間,負責主持了全市住房製度、醫療政策製度與全市企業製度等改革方案、政策的製定工作,同時還指導了黃龍縣縣級綜合製度改革試點工作,其成功經驗受到了國家、省體改委的肯定,並在全國體改有關會議上介紹了經驗。在市林業局工作期間,負責的黨建、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市林業局先後被評為地區級文明單位、文明標兵單位和市級文明單位,並連續3年獲得市級五星級文明單位,多次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揚。
在通訊、寫作等方麵,先後被評為陝西省《體改信息》雜誌優秀通訊員。撰寫的《切實加強宏觀管理、推進經濟體製改革》一文獲1989年《體改論壇》有獎征文一等獎。撰寫的《試談放開搞活國有小企業》一文獲西部開發論壇一等獎,並獲2004年度全市林業宣傳工作一等獎。
在文學創作上,先後撰寫了《職工的主人翁地位在這裏得到體現》《發生在四段衛生所的故事》《洪水湧情深,大浪淘真金》等60餘篇通訊報道、調查報告、紀實文學及理論文章,分別刊載於《延安日報》《陝西日報》《中國綠色時報》等報刊。撰寫的《淺議放開搞活國有小企業》一文,2001年3月被《中國新經濟》叢書收錄。撰寫的《高舉火炬創輝煌》《綠染古城感天地》《黃土地上樹豐碑,播蔭潑綠寫華章》等紀實報告文學,分別刊載於《延安日報》《中國綠色時報》《當代陝西》等刊物。其中《黃土地上樹豐碑,播蔭潑綠色華章》一文被多家刊物轉載,並被《人民日報》社出版的《國魂》大型文獻收錄。《綠色豐碑》被陝西電視台製作成專題片。《延安牡丹佳天下》《勞山森林公園遊記》《黃河壺口行》等20餘篇散文,分別刊載於《延安日報》《中國綠色時報》《三秦廣播電視報》《延安文學》等刊物。
1998年,先後被評為省體改先進工作者、全市優秀共產黨員。
劉來義
劉來義,男,漢族,1941年8月出生,黃陵縣侯莊鄉橋溝村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專學曆。
1962年8月先後在侯莊小學、城關小學、黃渠中學任教;1970年1月在侯莊公社先後任教育專幹、黨委組宣委員兼文書;1974年9月先後在龍首公社、倉村公社任黨委委員、副主任、黨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黨委書記;1984年9月先後任縣農委主任、縣委辦公室主任;1987年4月任縣委政法委員會書記;1992年1月任縣檢察院檢察長;1998年1月調延安市人大法工委工作,曆任副主任、正處級調研員,並主持工作;2001年12月退休。
蘇來繼
蘇來繼,男,漢族,1944年出生,黃陵縣倉村鄉蘇家鹼村人。中國共產黨黨員,大專學曆。
1964年參加工作;1965年在延安師範附小任教;1969年在延安縣戰備辦公室當文書、製圖,參編了《兵要地誌》;1972年在延安縣糧食局任幹事,主管“704”戰備物資;1975年任姚店公社黨委委員、副主任;1978年任延安地區公安處秘書科長、地委落實政策辦公室副主任;1982年在延安地委組織部工作;1985年任延安地區信訪局副局長、局長;1988年任地委書記、專員專線辦公室主任;1999年任延安市法製局局長、調研員;2004年退休後任延安仲裁委員會副主任、秘書長。
工作之餘編輯出版了《隻見公仆不見官》《信訪資料案例選編》《延安縣兵要地誌》《仲裁工作手冊》等。
張振民
張振民,男,漢族,1953年10月出生,黃陵縣倉村鄉石家鹼村人。中國共產黨黨員,大學學曆。
1971年9月先後在黃陵縣鄭家河水庫指揮部、縣水電局工作;1981年任縣人民政府綜合秘書,1984年任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1988年在延安地委黨校脫產學習兩年,後參加中央黨校函授學習三年,獲大學本科學曆;1991年任阿黨鄉人民政府鄉長,次年任黨委書記;1998年任縣水利水土保持局局長;1999年任誌丹縣人民政府副縣長;2000年5月任延安市林業局黨委委員、副局長。
寇粉玲
寇粉玲,女,漢族,1955年7月出生,黃陵縣侯莊鄉店子灣村人。中國共產黨黨員,大學學曆。
1974年參加工作;1977年12月在延安地區富縣化肥廠工作;1978年2月在陝西師範大學化學係學習,畢業後在黃陵縣隆坊中學任教;1986年1月調縣婦聯工作,曆任副主席、主席;1997年12月任洛川縣人民政府副縣長;2007年3月任延安市婦聯主席。
1975年代表延安地區知青參加了陝西省知青代表大會,曾當選黃陵縣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延安市第一屆人大代表。
蘇醒仁
蘇醒仁,男,漢族,1963年出生,黃陵縣倉村鄉蘇家鹼村人。中國共產黨黨員,研究生學曆,文學學士學位。
1986年7月參加工作,任延安大學漢語言文學係團總支書記、政治輔導員、教學秘書;1992年11月任延安地區經濟體製改革委員會副科長、科長,期間於1995年9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授予律師資格;1996年1月任延安地區經濟體製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期間分別於1998年9月在陝西省委黨校青年處級幹部學習班學習,2001年1月參加陝西省青年領導幹部在西北大學、比利時王國安特衛普大學國外培訓班學習;2002年10月任中共延安市委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期間曾在陝西省委黨校在職研究生班就讀,兼任延安市人民政府法律顧問、延安仲裁委仲裁員、延安148法律服務所律師。
在從事經濟體製改革的研究工作中,先後主持製定國有企業改革、城鎮住房製度改革、公費醫療製度改革、小城鎮綜合改革政策和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延安市)改革方案等。擔任《中國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延安市》和《西部開發與延安發展》副主編,發表論文20餘篇。
裴小元
裴小元,女,漢族,1963年3月出生,黃陵縣田莊鎮裴窯科村人。中國共產黨黨員,大學學曆。
1982年7月在延安地區五金公司財務科工作;1987年8月在地區商業局企業科、財務科工作;1997年3月任延安市商務局副局長;2002年7月任中共子長縣委副書記;2004年5月任延安市財政局副局長;2007年12月任延安市環境保護局局長。
曾在《延安財政》《延安日報》《企業改革》《長春日報》等報刊發表散文多篇,參與了《陝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選擇、研究和思考》的編寫,並撰寫了該書第十六集。
何樹茂
何樹茂,男,漢族,1963年1月出生,黃陵縣侯莊鄉郗村人。中國共產黨黨員,大學學曆。
1984年7月延安大學化學係畢業分配到安塞縣真武洞鎮政府工作;1985年3月任縣科委副主任兼縣豆製品廠廠長,1987年1月任該廠黨總支書記、廠長;1987年7月在陝西省委黨校學習;1988年2月在延安地區經協委工作;1993年2月任延安地區工程谘詢公司副經理,1993年10月任總經理;1997年1月任延安市經協辦調研科科長兼工程谘詢公司經理;1997年11月任甘泉縣人民政府副縣長;2000年12月任中共宜川縣委副書記;2004年7月任宜川縣人民政府副縣長、代縣長,2005年1月任縣長;2006年7月任渭南市潼關縣人民政府縣長。
張錄忠
張錄忠,男,漢族,1957年8月出生,黃陵縣太賢鄉安子頭村人。中國共產黨黨員,大學學曆。
1977年8月西北農學院林業係畢業分配到黃陵縣林業局工作;1983年9月任縣林業工作站站長;1985年11月任田莊鎮政府副鎮長;1989年3月任縣勞動人事局副局長,1993年3月任局長;1997年10月任中共黃陵縣委常委,兼任縣人事勞動局局長;2000年5月任縣委常委;2003年7月任延安市橋山林業局黨委書記。
1994年被省人事廳、省編委評為全省人事、編製先進工作者;1996年被省勞動廳評為全省“學習、團結、勤政、廉政”先進工作者;1997年先後被省、市人民政府授予優秀國家公務員稱號。
田鋒
田鋒,男,漢族,1959年10月出生,黃陵縣倉村鄉秦家塬村人。中國共產黨黨員,大學學曆。
1977年先後在黃陵縣真村中學、倉村中學、太賢中學、星星溝中學任教,期間於1978年10月至1980年7月在延安師範脫產上學;1985年3月任店頭中學團委書記;1988年6月調共青團黃陵縣委工作;1991年7月任阿黨鄉黨委委員、副鄉長,1992年5月任黨委副書記,11月任政府鄉長,期間於1994年7月至1994年12月在山東省青州市政府辦公室掛職學習;1995年12月任隆坊鎮人民政府鎮長,期間於1993年8月至1996年6月在中央黨校函授學院延安學區經濟管理專業大專班學習,1997年12月任鎮黨委書記;2000年11月任中共黃陵縣委組織部副部長,2001年9月主持組織部工作,2002年1月任部長;2002年12月任中共安塞縣委常委,期間於2003年8月至2005年10月在中央黨校函授學院法律本科班學習;2006年9月任中共延川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常務副縣長。
蔡孟亨
蔡孟亨,男,漢族,1961年2月出生,黃陵縣倉村鄉倉村人。中國共產黨黨員,大學學曆。
1981年7月延安農機學校畢業分配到黃陵縣橋山公社工作,先後擔任農機專幹、文書等;1984年8月調縣委組織部當幹事,1987年7月任縣委副科級組織員,期間於1987年9月至1989年7月在延安地委黨校政治理論專業大專班脫產學習;1990年1月任政協黃陵縣委員會副秘書長,1992年3月任秘書長;1998年7月任田莊鎮黨委書記,期間於1996年8月至1998年12月在中央黨校函授學校本科班政法專業學習;2002年12月任中共延川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2005年6月任縣人民政府副縣長;2006年9月任中共誌丹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1996、1997年,連續兩次榮獲省政協《各界導報》發行工作先進個人;2001年榮獲延安市關工委“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2003年被中共延安市委、市政府授予“環境治理”先進個人。
蘇合玲
蘇合玲,女,漢族,1963年4月出生,黃陵縣人。中國共產黨黨員,大學學曆。
1982年2月在黃陵縣城關稅務所工作,7月調縣婦聯工作;1984年8月在陝西電大黨政幹部管理專業上學,1987年1月畢業後在黃陵縣科委工作;1988年6月任縣考評辦副主任;1983年6月任縣農村改革試驗辦主任;1997年1月任縣委黨史研究室主任;1997年12月任阿黨鎮黨委書記;2002年12月任中共富縣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期間於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在西北工業大學法學院法律本科班學習;2006年9月任中共富縣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2005年12月,被中共陝西省委政法委授予“全省人民滿意政法幹警”稱號。
白衛東
白衛東,男,漢族,1959年4月出生,黃陵縣店頭鎮人。中國共產黨黨員,大學學曆。
1977年1月在黃陵縣隆坊中學當校工;1978年9月在西北大學地質係學習;1982年9月在隆坊公社工作;1983年11月在縣政府辦公室工作;1984年6月任中共延安地委組織部幹事、副科長、科長;2002年7月任延安市民政局副局長。
(二)曾在黃陵任職的縣級領導幹部
郭景龍
郭景龍,男,漢族,陝西省洛川縣楊舒鄉北楊舒村人。1907年出生在農民家庭,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幼年家庭貧窮,生活艱難。在校讀書期間,接受進步思想,並秘密從事革命活動。1936年“西安事變”後,與本縣進步青年學生成立了“洛川各界抗日救國會”,並任該會秘書,積極宣傳抗日救國,籌募捐款。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和雷雨天等人籌建中共洛川黨組織。是年底,中共洛川工委宣告成立。郭景龍受組織委派,去河西(中部縣)以行醫為掩護發展黨員,開展工作。1937年十二月(古曆),中部(黃陵)工委成立。當時黨的活動主要是宣傳抗日,揭露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活動地點主要在黃帝廟的橋陵小學(是郭景龍等人的私立小學),同時在城內橋山小學(中部縣的高級小學)有田逢春(田德霖),王繩祖等成立的“抗日救國會”。
1939年,黃陵工委第一書記郭景龍、委員兼宣傳部長田逢春、組織部長晁清芳、青年部長李士弼等審時度勢,及時把黨的活動轉入地下。1939年國民黨偽政府派晁清芳(共產黨地下組織指導員)送救濟款,路過店頭與洛川特委書記高克林秘密議定,晁清芳去雙龍,他即派人來取款。當晚晁清芳住在一農民家裏,半夜時分,張自修和郭景龍來了,晁清芳就把1000元交給郭景龍。回縣後,晁清芳向偽政府說兩戶人家不在未發,瞞過國民黨偽政府,偽政府並不知道晁清芳和共產黨有聯係。
1940年至1945年,郭景龍先後任黃陵縣雙龍工委書記、雙龍墾區管理處長、遊擊隊長等。
1946年,為粉碎國民黨對陝甘寧邊區準備發動的全麵進攻,中共中央指示“要加強邊區的統一戰線工作”,延屬統戰部派郭景龍任陝甘寧邊區富縣縣長兼中共洛川特委委員,積極開展統戰工作。在石寨子戰鬥中,他率洛川支隊前往增援,取得了戰鬥的勝利,在統戰和軍事兩條路線上有力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進攻。
建國後,郭景龍曆任洛川縣縣長、縣委書記,延安地區行署副專員,青海省牧畜廳副廳長,西北石油運輸公司黨委書記,西安電業局局長、黨委書記,銅川市副市長、市長,市委書記。
嶽嵩
嶽嵩,原名倪金生,曾用名倪道明,男,漢族,1916年1月出生,江蘇省揚州市人。1938年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一任黃陵縣人民政府縣長。
苦澀童年
嶽嵩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父親倪衡州曾在一家布店做店員,一生困頓。母親房氏為人寬厚,勤儉持家。在父親失業的時候,全家就靠她給人縫洗衣服度日。姐姐因父病失業,全家生活無以為計的情況下,被賣到高郵一家做童養媳,受盡欺淩。哥哥倪金波10歲左右被送到揚州郊區準提庵裏當了和尚。大弟(小名小順子)被賣給一個戴姓人家做兒子(後不知下落)。小弟一歲時因家裏生活實在困難被父親用棉被捂死。10歲的時候,全家隻剩下父親、母親和他,靠救濟每天打粥度日,欠債很多無法償還。實在無法在揚州維持生活,母親就去了上海當娘姨(保姆)。不久父親也帶著嶽嵩來到上海,但仍不能維持生活。父親隻好投奔到高郵的女兒家,嶽嵩留在上海被安置在一個姓潘的老太太家做傭人。11歲的嶽嵩離開了父母,開始獨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