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入敵人內部
1939年7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鬥爭處在最艱苦的時刻,前方與日寇的血戰僵持不下,解放區又屢遭國民黨的圍攻進犯。中國共產黨為隱蔽精幹、保存革命實力,將一大批幹部疏散,轉入地下鬥爭。馮文彬、黃華同誌指派田禾夫到西安去,利用一切社會關係打進敵人內部,爬高站穩,長期隱蔽,從事黨的地下工作。當田禾夫夫婦帶上組織介紹信去雲陽鎮的省委機關接轉組織關係時,省“青救會”負責人畢於仁(又名陳旭)因鑒於白色恐怖、敵人盤查太嚴,怕路上出事,讓田禾夫夫婦到西安找到工作後再轉。由於當時的特殊原因,這段組織關係一直未能接上(需要說明的是,畢於仁的用心是好的,但卻給田禾夫在新中國成立後的牢獄之災留下了有口難辯的苦澀)。在李敷仁幫助下,經賈雲飛(李維漢同誌的女婿)的介紹,田禾夫夫婦一同加入了宋慶齡、李德全組織的全國基督教青年會豫陝軍人服務部,以民主團體成員的身份從事抗日救亡工作。根據服務部負責人辛誌超(新中國成立後任國務院副秘書長)的指派,奔波於寶雞、鳳翔、渭南以及河南的南陽等地,動員民眾、支援抗日。1941年經李敷仁推薦見到了偽陝西省教育廳長王捷三,在王捷三介紹下田禾夫擔任了宜君縣教育科長。在此期間,又由偽縣黨部幹事任道安(中共地下黨員,新中國成立前夕被國民黨殺害)介紹參加了“黨網”及國民黨。1942年12月至1943年7月,田禾夫被偽洛川專署調往洛川任三區聯合訓練所教育長。1943年8月至1944年1月,他又被調到黃陵縣機械職業學校任教育主任。1944年5月經地下黨員焦季雲(新中國成立前夕被國民黨殺害,後被安葬在烈士陵園)、姚一征介紹任大荔縣三青團書記。1944年9月至1945年9月任耀縣“三青團”籌備主任,並兼任宜君縣臨時參議會副議長和二區地方行政幹部聯合訓練所教官。1945年10月至1947年8月,被調往宜君縣任“三青團”主任。1946年上半年經李敷仁介紹加入“民盟”。1946年10月他和愛人白櫻及3個孩子被敵人以“共產黨嫌疑”逮捕後,遭受了4個多月的刑訊逼供,始終堅貞不屈,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革命氣節。後經地下黨員焦季雲擔保獲釋。1947年10月任偽陝西省參議員。1947年南京政府準備召開國民代表大會,企圖以此迷惑國人,挽救其江河日下、風雨飄搖的反動政權。根據黨中央的指示,為爭取共產黨員在“國大代表”中取得一些席位,田禾夫辭去宜君縣“三青團”主任一職,在地下黨員吉午中、饒紫雲的支持下競選偽“國大代表”成功,並出席了南京“國民代表大會”,為黨做了一定的有益工作。
田禾夫在宜君,拿的是國民黨的餉,幹的是共產黨的事。他積極興辦教育,將宜君的完全小學增加了一倍之多。他還暗中動員組織進步青年投奔革命。
出席“國民代表大會”之後,田禾夫留在西安。根據中共黨組織的指示在新成立的西北民族解放同盟中搞對敵軍的策反工作,並搜集敵軍情報,通過地下交通站將情報送到中共路東工委。西安解放前夕,田禾夫奉命為解放大軍搞一份西安城防圖。他深入虎穴,終於將圖通過交通員送到路東工委社會處曾權生、於桑(後任國家安全部長)手中,為解放西安作出了貢獻。西安解放後,田禾夫積極協助公安機關鎮壓反革命,與龍江支隊(西北公安部代號)接上關係,為解放軍肅清城內的反革命提供了100餘條線索,抓獲了特務李經徹,繳獲長短槍七八支,為穩定當時西安革命秩序作出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田禾夫在新中國的豔陽下,以百倍的熱情投身於新中國的教育事業,在西安民立中學任教導主任,並被選送到西北人民革命大學教育研究班深造。
雪洗冤獄
西安解放後,田禾夫積極找組織要求恢複黨的關係,正當西安市委組織部調查處理田禾夫的黨籍問題時,1951年3月,宜君縣人民法院以所謂反革命罪拘留了田禾夫,並以所謂有兩條人命、誣告幹部、破壞土改等罪行錯誤判處有期徒刑20年,剝奪政治權利10年,進行勞改,造成重大冤案。雖然自己被錯捕錯判、蒙受奇冤,被押送到寧夏潮湖農場勞動改造,但田禾夫對共產黨的信念從未泯滅,他堅信:隻要天下是共產黨的天下,自己的冤屈一定會有昭雪之日!他堅持申訴,向縣、地、省三級法院反複申辯。同時給謝覺哉、馮文彬、黃華、辛誌超、伍修權、李敷仁、畢於仁等一切了解他的人寫信,請他們為自己作證、辯誣。最後他又給毛澤東寫信,傾吐自己的冤屈。1959年3月15日黃陵(時宜君並入黃陵)縣法院作出裁定:對田禾夫的原判刑期“除執行八年零六天外,提前釋放,剝奪政治權利10年亦一並撤銷”。這個裁定並未洗去強加在田禾夫頭上的罪名。走出勞改農場,被分配到西安市67中學校辦工廠勞動的田禾夫為了徹底昭雪,仍堅持申訴,並為此付出了20年的血淚代價。“社教”運動中,田禾夫被繼續批判,“文化大革命”運動中田禾夫以“有罪”之身遭到“橫掃”,四條肋骨被打斷,蹲牛棚7年。1975年,延安地區法院責成宜君法院關門一周,由地區法院派人到宜君集中複查田禾夫案。5月3日,延安地區中級法院下達了刑申字(75)第二號裁定書,明確指出:“原判認定田禾夫誣告薛××同誌,破壞土改,不屬事實,槍殺薛士俊、黨耕三,因薛、黨兩人均係宜君縣反動頭子,不應給田禾夫定罪判刑”,“撤銷宜君縣人民法院1951年9月20日法刑字第124號刑事判決書和黃陵縣人民法院1959年3月15日黃刑字第1號裁定書”。基本上為田禾夫洗雪了不白之冤,但裁定書中“田禾夫曆任敵偽縣教育科長、”三青團“主任、副參議長,省參議員,偽國大代表均屬政治曆史問題”,“交由有關單位查處”,這仍給田禾夫留下了個“尾巴”。
田禾夫為了給自己的曆史問題討回公正的說法,他進京親自拜訪那些曾經指導過自己革命工作的老首長、老同事。在胡耀邦、王任重等的擬言下,1979年3月30日田禾夫終於接到西安市委組織部正式文件。文件決定:恢複田禾夫同誌黨籍。黨齡從1938年元月算起,工資級別從1979年3月起由22級調整到14級,並分配適當工作。因錯判勞改造成生活困難,可發給生活補助費5000元……
1977年,西安市委組織部任命田禾夫為西安市文物局副局長,兼任西安市文物事業管理委員會委員、中共陝西省委黨史委員會委員。他先後當選陝西省第五屆政協委員,西安市第四、五屆政協委員等職。1983年在西安市離休。
賈光建
賈光建,男,漢族,1920年5月出生,黃陵縣侯莊鄉賈塬村人。1938年2月參加革命,同期加入中國共產黨。
先後在陝北公學中央黨校、延安大學學習,在洛川特委,延長縣委,延屬地委統戰部,富縣縣委統戰部,黃陵縣政府、縣委工作。曾任黃陵縣政府一科科長、縣委組織部部長;1950年任中央政策研究室研究員;1953年任中央農村工作部三處副科長;1955年任渭南地委農工部副部長;1956年任西藏工委拉薩分工委副書記;1957年任西藏工委辦公廳副主任;1961年調回渭南地區機關工作;1983年任渭南行署顧問;1985年離休,享受正地級待遇;2005年1月逝世,終年85歲。
黨奎
黨奎,男,漢族,1918年10月出生,黃陵縣侯莊鄉閆塬村人。1938年7月參加革命,1941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8年隨老師馬健鈴參加陝甘寧邊區民眾劇團創建工作,先後擔任班長、隊長、團部秘書長、演出大隊大隊長;1943年參加邊區大生產運動,在文化協會辦商店,1944年重新調回民眾劇團;1947年3月,民眾劇團一部編入西北野戰軍政治部宣傳序列,改稱西北野戰軍政治部宣傳隊,任宣傳隊領導成員之一,1948年任宣傳隊劇音科科長;1949年4月,先後任西北軍政大學文工團指導員,西北軍區政治部協理員;1956年,在西北黨校學習;1957年8月,任甘肅省交通廳辦公室主任,1959年8月任副廳長;1963年2月,任甘肅省定西縣代職副縣長、縣委書記;“文革”期間受到迫害;1974年1月任景電工程指揮部政工組長;1975年8月任景泰川灌區水管處黨委書記;1979年1月任甘肅省水利廳副廳長;1983年4月離休。
1957年6月,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解放勳章。
劉秦真
劉秦真,女,漢族,1917年4月出生,黃陵縣太賢鄉備村人。劉含初烈士之女,中國共產黨黨員。
1942年3月參加革命,後在中央文化補習學校、延安中學幹部培訓班學習;1943年在中央保育院工作;1944年在陝甘寧邊區民眾劇團工作;1948年在西北黨校學習;1949年2月在西北軍政大學工作,曆任統計、組織幹事、副政治指導員;1950年在蘭州軍區速成中學學習,任黨支部副書記;1952年任蘭州軍區政治部托兒所副主任;1954年任蘭州鐵路局幼兒園副主任、甘肅省委交辦肅反辦公室專職副書記、省計委人事科秘書;1958年任蘭州汽車修理一廠人事保衛科副科長;1965年任定西地區農機局負責人;1974年調甘肅省電力局中心試驗所人事科、省水利局政治處工作,1979年任省水利局機關黨總支副書記、臨時黨委副書記;1982年12月離休。
劉錦儒
劉錦儒,男,漢族,1929年7月出生,黃陵縣侯莊鄉橋溝村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48年2月參加革命,任黃陵縣橋山區第二鄉鄉長,9月調任橋山區政府秘書;1949年4月隨部隊支援新區,7月參加扶眉戰役後分配原寶雞縣人民法院工作,曆任書記員、審判員、副院長、院長;1956年8月任縣人民政府副縣長,1958年3月任代縣長;1959年3月縣市合並後任坪頭、益門公社黨委書記;1960年7月任寶雞市委農村工作部部長;1961年6月任寶雞地委農村工作部部長;1969年7月任馮家山水庫工程指揮部副總指揮;1971年3月任寶雞市委農林辦副主任;1975年7月任寶雞市革委會副主任;1979年10月任地區中級人民法院院長;1983年8月任寶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88年8月任主任;1993年離休。
曾在全國第一個五年普法教育中榮獲全國普法先進個人。
田得霖
田得霖,曾用名田逢春,男,漢族,1915年12月出生,黃陵縣田莊鎮田河村人。1937年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7年,任中部縣工委宣傳部長。1938年到延安邊區黨校、中央黨校學習,1939年後曆任關中軍分區警衛連政治教員、民運幹事,青年營政治委員,洛川特委教導大隊大隊長,黃龍遊擊第三支隊隊長、政委,黃南遊擊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韓城支隊隊長。建國後曆任西北軍區獨立二十二團、獨立四團、獨立十一團政委,陝西省商洛軍分區副政委;1958年轉業,曆任陝西省國防體育協會副主任,陝西省體委副主任、主任,中華全國體育總會陝西省分會第二、三、四屆副主席、主席、名譽主席,陝西省體育總會第五屆委員會顧問,陝西省政協常委;2005年2月逝世,終年90歲。
青年時期接受進步思想。抗戰初期,開始從事黨的地下工作。解放戰爭時期,率部在陝西、山西、河南等地作戰,先後參加了轉戰陝北、雁門山突圍戰、黃龍山伏擊戰、荔北戰役、攻克潼關等數10次戰鬥和戰役。轉業地方後,長期擔任省體委主要領導職務,經曆了陝西體育事業的幾個重要發展時期。曾支持黃陵體育事業,資助體育器材。離休後,仍然關心全省體育事業的發展,擔任陝西省體育文史工作委員會顧問,陝西省體育史誌編纂委員會副主任和《陝西省誌·體育誌》主編,主持編纂了《陝西省誌·體育誌》。
1950年,西北軍政委員會授予“解放西北紀念章”“人民功臣章”;1955年國防部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解放勳章”,1986年國家體委授予“體育開拓者獎章”。曾當選中共陝西省黨代會代表、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76年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援建伊拉克體育館考察組組長。
馮力生
馮力生,原名馮有欽,男,漢族,1917年1月出生,黃陵縣隆坊鎮馮家河村人。中國共產黨黨員,第一任中共黃陵縣委書記。
1927年上學,後因家鄉災情嚴重,生活困難,被迫輟學。兩年後,才一邊在家幹活一邊繼續上學。1932年,劉誌丹帶領陝北紅軍進駐雙龍鎮,打土豪分財物,張貼告示標語宣傳革命。馮力生經常到紅軍駐地,聽他們講課,幫他們發傳單貼標語等。劉誌丹看馮力生聰明、勤快,就經常給他講革命理論,引導他控訴舊社會的黑暗。
1935年,馮力生進縣城模範小學讀書,8月升入高小。由於受蘇維埃政權的影響,他已經對事件、言論的是非曲直有了自己的觀點和辨識能力。當時的高小校長王學山是個封建老先生,他實行奴化、禁欲主義教育,不讓學生閱讀刊有新思想的報刊,不讓學生參加社會活動和愛國主義運動。這種愚弄、欺騙、禁錮學生的行為引起了馮力生等同學的極大憤慨。一天晚上,馮力生和幾個同學溜進王學山的臥室,偷走了王學山抽大煙的煙具,連同寫有王學山“壓製學生”的十條罪狀書一齊送到縣政府,要求縣政府撤換王學山。在學生運動的衝擊下,縣政府教育科撤換了王學山。這次運動的勝利,使馮力生得出邪不壓正、壞事不長久的結論,也使他看到了國民黨政府的腐敗,加深了他對國民黨的蔑視。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開始了國共合作的新時期。1937年紅軍進駐黃陵,建立紅軍辦事處,這不僅推動了黃陵地區抗日救亡的開展,同時給建黨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一些進步教師向在校學生宣講抗日救國的道理,宣傳黨的民族統一戰線主張,組織學生讀書會,介紹學習毛澤東等人的著作,在黃陵地區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嶄新局麵。這一切令馮力生振奮不已,經常跑到紅軍駐地,幫紅軍幹活,參加救亡運動,學習革命書刊,思想進一步受到熏陶,逐漸認識到隻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的道理,初步產生了向往革命的思想。
1936年,王國權繼任高小校長,仍然禁止學生閱讀革命書刊,進而處罰學生,獨斷專行。校方收取各種雜費,克扣學生服裝費,使許多學生因經濟負擔不起而被迫輟學。馮力生、劉克榮等人組織學潮,向縣政府提出“該王才疏學淺,不稱職,應予更換”的請求,還張貼標語,呼籲社會公眾聲援,堅持罷課多日。時任縣長的艾善甫十分恐懼,動用一個連的兵力包圍學校,逮捕了馮力生、劉克榮等7名學生,艾善甫親自動手嚴刑拷打,逼迫他們承認自己是共產黨。馮力生等咬緊牙關,不向艾善甫低頭,弄得艾善南也無可奈何。因清明節國民黨高級官員要來黃陵祭祖,艾善甫怕惹出麻煩,這才釋放了馮力生等7名學生,這就是震驚當時黃陵地區的“高小事件”。這一事件使馮力生徹底看清了國民黨以強淩弱和官官相護的醜惡行徑,激起了他強烈的不滿和仇恨,從而更加堅定了他參加革命的決心。
因“高小事件”,馮力生被學校除名,來到七裏鎮高小上學。該校校長薛誌仁和教員劉子修等都是共產黨員,他們尋找一切機會讓馮力生參加革命活動,經常給他講革命理論及共產主義理想等,還經常借給馮力生一些進步書刊,從思想上和行動上引導馮力生向黨組織靠攏。1937年5月,中國共產黨駐七裏鎮辦事處王浪超介紹馮力生到延安教育部培訓班學習,同年12月,馮力生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參加革命後,馮力生先後擔任關中特區淳耀縣教育部科員、科長,縣委秘書,二區區委代理書記,關中地委地幹班(地方幹部培訓班,即地委黨校)主任,黃龍特委中部工委書記等職。1948年,黃陵縣解放,馮力生被任命為中共黃陵縣委書記。
擔任縣委書記後,為了肅清反動武裝殘餘勢力,鞏固新生政權,馮力生帶領縣委、縣政府工作人員,一邊清理登記國民黨各級公務人員,讓其交出公文、文件、物質、槍械等,一邊對反動武裝采取堅決消滅與政治攻勢,很快打開了工作局麵。半年時間內摧毀國民黨4個鎮公所的政權組織及反動組織,破獲18個情報組,抓獲情報人員98人、特務84人,收繳大量的槍支彈藥,鏟除反動勢力賴以生存的條件。
為了打倒農村封建勢力,使人民徹底翻身做主。縣委、縣政府在全縣18個鄉展開了“反惡霸、反特務、反貪汙、反不公”的群眾運動,批鬥惡霸地主,打垮封建勢力,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又開展了“減租、減息”運動,在承認地主、富農與農民之間原有借貸關係合法存在的情況下,提倡恢複有利於人民生產的通常利息、借貸關係的原則,根據黃龍專署頒布的減息條例,對惡霸地主敲詐、貪汙所得的債務全部廢除,對利息太重者實行減息。
1949年,西安解放,馮力生被任命為西安市第一區(現碑林區)區委書記。由於區委和區政府剛成立,人員少,任務重,加之對西安環境不熟悉,給他們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