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節 老舍——培養孩子勤勞的好習慣(2 / 2)

慢慢地,老舍就養成了勤勞的好習慣。成名以後的老舍仍然保持著自己收拾屋子的習慣,像母親那樣把茶壺、茶碗收拾得幹幹淨淨,他還經常自己取水澆花。老舍的勤勞都是受著母親的影響。

老舍一生也在辛勤為人民寫作,建國後17年間,他發表、出版的戲劇、曲藝、論文等作品,總數約300萬字,每年為人民貢獻近20萬字的精神食糧,而且他的每篇作品也從不潦草敷衍,總是書寫整齊,規規矩矩、一絲不苟。

育子智慧

請真誠地回答以下問題:

1.你是否認為培養孩子的勤勞品格並不是十分重要?

2.你是一個勤勞的人嗎?

3.你的孩子經常參加家務勞動嗎?

家長們不要小看“勤勞”二字,勤勞是人們在體格、智慧和道德上尋求完善的源泉。老舍的母親從小就讓老舍耳濡目染,養成了勤勞的品格,所以後來老舍在創作中也辛勤耕耘,從不馬虎了事。讓孩子從小就勤勞起來,不要讓過於優越的生活條件助長孩子的惰性,因為,勤勞的孩子更有前途。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勤勞的好習慣呢?家長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家務勞動來鍛煉孩子!

第一,組織安排家務。如今,絕大多數家庭的家務沒有科學安排,基本上是由父母包辦代替。因此,父母應善於組織安排家務,辦法如每周召開一次家庭會議,如果孩子在會上對家務提出某些建議或解決方法,說明孩子願意合作共同搞好家務事,否則就應采取適當方式進行教育。不過,父母要首先做出表率,同時要根據孩子的合理化建議,針對家庭每個成員的愛好和能力,分配給每人一份工作,也可以每周或每月分別輪流做各項家務。這樣,孩子就容易養成勞動習慣和計劃家務、做好家務勞動了。

第二,考慮孩子的能力。父母必須考慮到孩子的實際承受能力,並進行具體而耐心的指導或示範,教孩子怎樣一步一步地完成其所承擔的任務。比如,讓孩子收拾衛生間時,要叫他先清除垃圾,再刷洗浴缸,最後擦拭地板,等等。讓年幼的孩子做的家務活,必須是具體而又簡單的事情,這樣孩子才有信心去完成。

第三,讚揚孩子的成績。孩子參加家務勞動,既是學習過程,又是鍛煉過程,自然在這個過程中會有成功和失敗。這就要求父母應當教育孩子戰勝困難、不怕失敗,樹立信心和決心,學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因此,父母要經常、恰當地發現與讚揚孩子的優點,肯定成績,並和藹可親地指出其不足之處。

第四,提高孩子的責任感。如果孩子沒有完成分配給他的家務活,比如吃飯前的準備工作,你不妨對他說:“要是你收拾好了桌子,我們就可以馬上開飯了。”……總之,隨著時間的推移,就能使孩子意識到其行為所產生的好壞不同效果。這樣,他們就會慢慢地懂得自己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和責任的分量了。

第五,講究獎勵方式。許多專家勸告人們:不要用金錢作為對孩子從事家務勞動或其他成績的獎勵。因為幹家務是每個家庭成員應盡的義務,而學習等則是他們應當努力完成的本分;況且用金錢刺激,極容易產生為“獎金”而做、而學的負效應。實踐證明對孩子進行非金錢的適當物質獎勵比獎勵錢好,尤其是以精神獎勵為好,最好是給些榮譽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