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厄納斯特·海明威——讓孩子擁有正確的性別意識(2 / 2)

對於希望自己孩子擁有正常性角色的父母來說,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是一件十分讓人焦慮的事,但心理學家認為,隻要家長引導得法,環境條件得以改善,孩子在4~12歲期間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擁有正確的性別認識,遠離病態人格的。

第一,家長對待不同性別的態度要一致。童年時期,有的家長和海明威的母親一樣,特別喜歡女孩兒或特別喜歡男孩兒,沒有按照孩子的天生性別來塑造孩子,那麼,孩子就很容易在心理上形成性別錯誤。要糾正這種性別身份自我識別障礙,就必須在孩子後來的成長過程中改變態度,不再按自己的願望塑造孩子。

第二,強化孩子的性別角色意識。家長應培養孩子從小對自己的性別進行正確認識。男孩應著男裝,玩男孩玩的玩具,從小多與男孩子一起玩。女孩反之亦然。父母應按孩子的解剖性別來教育和培養孩子。對於男孩,父母要明確告訴他將來要成為男子漢;對於女孩,告訴她舉止行為要有女孩樣兒。

第三,培養孩子與同性父母的親密關係。父親應常常陪兒子玩,母親也要多一些和女兒單獨相處的時間。如果家裏缺乏同性父母的榜樣引導作用,可請親戚、朋友或家庭教師來施加影響,多和同性成人在一起遊戲或做有興趣的活動,會使孩子受到感染並出現模仿的行為。此外,讓男孩看一些男英雄的書,給女孩講一些仙女的故事,都對他們的性別角色矯治有所助益。

第四,父母應及時鼓勵孩子適當的性別角色行為。比如,對嬌弱的男孩應表揚他爬山、踢球這類體力活動和勇敢行為,經常稱讚他是個“好小夥子”,希望他成為一個“小男子漢”。尤其當他表現得像個男孩子時,這些鼓勵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物質上的,家長可以獎給兒子一把衝鋒槍,獎給女兒一個布娃娃。鼓勵男性化的女孩子多參加唱歌、跳舞等活動,在這些活動中追求女性的秀美、端莊、乖巧、細致。如果父母能與孩子共同參加這些活動,會獲得更好的效果。

第五,鼓勵孩子與同性進行交往。由於從小就被打扮成異性模樣,在孩子的心裏,異性的言行就是他們的標準言行。家長應該為孩子多創造與同性接觸的機會,並告訴孩子他們是與他(她)一樣的,這將使孩子學習到同性的言行、習慣,最終逐漸轉化過來。

第六,偶爾可以模仿孩子的行為。模仿孩子行為可以讓他們自己看看那樣的一舉一動是否合適。我們常說,人隻能看到別人臉上的汙點,卻看不到自己的汙點,家長的模仿或許會使孩子感到很可笑,在笑聲中孩子會認識到自己的言行是不妥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