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井謙一(1918~1998),日本理論化學家,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藝術科學文學院院士、日本政府文化勳章獲得者。福井由於在1951年提出直觀化的前線軌道理論而獲得1981年諾貝爾化學獎,他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日籍科學家,同時也是亞洲第一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福井謙一一家本來住在鄉下,但父親不願在貧困、閉塞的鄉村繼續住下去,便把家搬進了大阪府的岸裏,好讓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自然,福井謙一便進了這裏的知名學校學習。父親對兒子的期望也很高,希望他將來能夠出人頭地,徹底改變家庭的命運。
然而,福井謙一最初的考試成績並不理想。那是一個夏日,陽光火辣辣地照射大地。人們都躲進屋子裏避暑,路上行人稀少。這時,有一個孩子卻遊蕩在大街上,顧不得陽光的暴曬。他把手裏的試卷看了一遍又一遍,一聲又一聲地歎著氣。“這次又沒有考及格,我該怎麼向父親交代呢?他一定非常失望啊。”他一路自言自語著,表情很痛苦。
不用說,他就是本文的主角福井謙一。
小謙一忍著饑腸轆轆向家裏走去,不知不覺就到了家門口。他知道,家總歸要回的,父親總歸要麵對的:如果不回家,父親不是更著急嗎?再說,肚子早餓了,午飯也得吃啊。就這樣,他硬著頭皮走進家門,一頭碰上了父親。
“爸爸,我這次考試又沒及格。”小謙一低下頭,小聲告訴父親。
“真的嗎?”父親聽得清清楚楚,“讓我看看。”
父親看了兒子的試卷,一絲失望從心頭掠過,因為這是兒子很多次不及格考試的最新記錄。
但是,看到兒子同樣難過的表情,父親並沒有把失望和難過表現出來。他遲疑了片刻,微笑著對小謙一說:“啊,這是第幾次不及格了?不過不要緊,這次考試不能代表下一次考試;現在考得不理想,不能代表以後考得也不理想。我想,隻要你努力了,總有及格的時候。你說呢,謙一?”
“爸爸,我看我還是不上學了。我不是讀書的料,將來還會讓你失望的。”小謙一哭了。
“誰說的呢?”父親一愣,他撫摸著兒子的腦袋,鼓勵他道,“誰說你很笨呢?雖然你的功課暫時沒跟上,但這並不表明你很笨。你是個很努力的孩子,這點困難算得了什麼?隻有在困難麵前不退縮,才能戰勝困難。如果連這一點困難都戰勝不了,以後不管幹什麼,都會被困難嚇倒的。相信爸爸的話,努力地學,你會超越自己的。”
小謙一被父親寬容和鼓勵的話打動了,心裏重新燃起了勇氣和希望。他對父親說:“爸爸,我不應該在困難麵前退縮,我收回我剛才的話,從今以後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