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節 弗裏茨·普雷格爾——單親孩子需要更多的關愛(2 / 2)

育子智慧

請真誠地回答以下問題:

1.你家是單親家庭嗎?在孩子的教育上你是否意識到要花更多的心血?

2.你有及時地安撫孩子受傷的心靈嗎?

3.你是否會留心孩子與夥伴相處得如何?

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我國單親家庭子女已達數百萬之多。父母一方的離去對孩子的心理會造成很大影響,大部分孩子都會出現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如多疑、閉塞、自卑,反抗性和攻擊性強等。為了孩子能健康成長,並逐漸擁有一個完整的人格,單親家庭的家長應該給孩子更多的關愛。

那麼,家長具體要怎麼做呢?

第一,理解孩子,安撫孩子受傷的心靈。剛剛成為單親家庭,孩子不能理解或有異常都可以理解,這就需要家長努力來安撫孩子受傷的心。若幾個月後還發覺孩子有不愛說話、行為孤僻等舉動,就要引起父母的注意了。有資料顯示,單親家庭的孩子容易不合群、孤僻、拘謹、沉默寡言。父母在此時要及早發現,特別對一直內向的孩子,要提早預防,努力幫孩子度過這段危險期。

第二,避免在孩子麵前過多地流露悲傷情緒。由以前的完整家庭變成單親家庭,父母自身也會“愈想愈傷心”,可能會用封閉、極端的行為來保護自己,這種自憐自艾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心情,讓孩子也陪家長沉入無盡的憂傷中。所以,父母必須坦然麵對單親的現實,盡快調整好自己的心情,以快樂、健康、積極的態度去迎接以後的生活,給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氛圍。

第三,生活的變動越小越好。父母一方的離去絕對屬於孩子成長中最大的變故之一,所以在最初的那段日子裏,最好是不要有太大的變化,比如搬家、轉校等。這時的孩子已經不能接受更多的變化,哪怕一點點變故,都可能成為壓垮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第四,要以平常心態對待孩子的成長。單親家庭中的有些父母會有補償心態,認為虧欠了孩子,所以對孩子的要求盡力滿足;又或者把自己全部的愛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對孩子處處嚴厲要求。這兩種極端的行為,都會使孩子形成任性、獨僻、霸道或暴力的個性。家長應把孩子當成是一個普通的小孩,用平常心態去教育,給孩子一個健康的發展空間。

第五,注意孩子與夥伴的相處。孩子一天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幼兒園、學校裏,處理好同伴關係,保持正常的群體生活,可以淡化孩子的痛苦,及早從生活的陰影中走出來。單親家庭的孩子容易不合群,父母要鼓勵孩子多交幾個要好的小朋友,經常帶孩子跟同齡的小夥伴一起玩耍,不要給孩子提供形成孤僻性格的土壤。

另外,有些好事者會說一些刺激性的話,如小普雷格爾的朋友一樣,說他是個“野孩子”。這時家長不妨找那人聊一聊或者寫一封信。家長這樣做不但不丟臉麵,反而是一種教育行為。如果那人是孩子的同學,家長也可以找孩子的老師反映一下情況,請老師以適當的方式在班上講清道理,教會其他人正確對待這種情況,在孩子周圍形成一種良好的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