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 勒奈·笛卡爾——孩子的學習一定要勞逸結合(2 / 2)

育子智慧

請真誠地回答以下問題:

1.你知道勞逸結合對孩子的重要性嗎?

2.孩子的作息時間表是怎樣安排的?

3.在製定作息時間時,你有征求孩子的意見嗎?

從生理學上來說,合理地安排孩子學習、勞動、課外活動和休息的時間,能調節其大腦各個區域和諧的活動,使孩子工作、學習效率提高。所以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時,要注意勞逸結合。

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幫助孩子製定一個合理的作息時間表至關重要。

在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中,勞逸結合才能讓孩子有足夠的精力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製訂孩子的作息時間表一定要考慮孩子的個性特點和實際情況,最好是讓孩子自己參與製訂。下麵一個例子應該給我們的父母一些有益的啟示:

喬治的媽媽原本替喬治訂下了一個她認為是十全十美的作息時間表:早晨6點起床,中午放學回家,吃完午飯後做1小時功課,然後上學;下午回家,先做完功課,再看媽媽替他預錄的卡通節目,然後有半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晚飯後可以休息一會兒或到附近公園散步,之後回家再溫習功課,然後才上床睡覺。

喬治媽媽滿以為有了這樣勞逸結合的作息時間表,肯定對喬治有很大的幫助,誰知實行了沒有幾天她便發現喬治的功課愈做愈慢,有時候還打瞌睡;有時在喬治的功課還未完成時,他的好同學布迪便打電話來問他看了某個電視節目沒有;每天晚上的散步也似乎令喬治疲累過度,根本不能在晚上集中精神學習了。

明智的喬治媽媽及時發現時間表確實有問題,於是果敢地做出改動,午飯後讓喬治有點午睡時間,下午看了兒童節目才開始做功課,晚上的散步時間也視孩子的需要而增多或減少。時間表變得更具彈性,喬治的學習興趣也比從前增加了。

家長在為孩子製定時間表時,要注意長、短計劃相結合。長期計劃是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應達到的目標,長期計劃的第一步,是要注重孩子內在的思想和感情,而不隻是關心他們表露在外的不滿和反抗。短期計劃雖然也是每天的具體作息表,卻也應當注重“模糊概念”,比如不要具體規定幾點幾分起床、睡覺,幾點幾分吃飯、看電視、做作業,而應當是在幾點之前休息,幾點至幾點起床,作業必須在看電視之前完成,看電視的時間在多少時間之內等等。

總之,製定一個有彈性的、適合孩子性格特點的時間表,才會讓孩子勞逸結合,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