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節 林則徐——急躁個性在故事中悄然遁去(2 / 2)

第一,父母的溺愛養成了孩子較強的依賴性。缺乏獨立性的孩子一旦離開家長的懷抱,就不知所措,這樣使孩子在學習和生活方麵常常覺得不如人意、不稱己心,急躁個性由此產生。

第二,在困難與挫折麵前,孩子沒有應對的能力,顯得力不從心。由於年齡的原因,孩子的興趣愛好容易更換,當他對一件事情有了興趣時,常常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可是,由於缺乏必要的知識、行動的能力等,往往因不得要領而失敗,興趣也隨之減弱。不久對另一事物又產生興趣,同樣的過程再次重現。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會使孩子失望、焦急,而孩子又缺乏對付這種困難和挫折的能力,如果此時得不到父母的幫助與引導,時間久了,就會養成孩子急躁的個性。

第三,長期不穩定、不安靜的生活、學習環境會導致孩子急躁。比如說父母關係不和諧,經常吵架打鬧;父母經常搬家,居無定所等。

第四,父母自身的急躁情緒傳遞給了孩子。家庭成員的脾氣秉性是相互影響的,如果父母雙方或其中一方比較容易急躁,那孩子就會因耳濡目染而急躁起來。

麵對孩子的急躁,家長可以針對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調整方式:

第一,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作為父母,請不要對孩子包辦,隻要孩子能做的事就多鼓勵孩子自己去做,協助孩子具備獨立處事的能力。這樣,孩子就能逐漸掌控自己的生活、學習,就不會輕易產生急躁情緒,堅持一段時間,孩子的急躁個性就會有所改觀。

第二,給孩子以及時的幫助和引導。在孩子興趣愛好形成時期,當孩子遇到失敗處於心情緊張和異常激動狀態時,家長首先應該使孩子平靜下來,幫助孩子找出失敗的原因,啟發孩子樹立自信心,使孩子確定並堅持自己的興趣愛好,心理情緒保持正常狀態。

第三,為孩子營造良好的生活、學習氛圍。生活中,提供給孩子一個和諧、溫暖、穩定的家庭環境;學習中,盡量為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不給孩子產生急躁情緒的條件。

第四,做孩子的表率。解鈴還須係鈴人,父母在麵對各類事情、困難或挫折時要作出表率,耐心努力,不急不躁,孩子也會逐漸平和,並學會沉著應對各種事情。

第五,溫和而耐心地分析急躁的後果,提高孩子克服急躁情緒的自覺性。林則徐的父親就是采用這一方法來糾正孩子急躁的個性的。隻是,林則徐的父親更是技高一籌,他沒有苦口婆心地說教,而是采用了故事這樣一種有趣味性的方式。家長可以針對孩子的喜好,溫和而耐心地給孩子講明道理。

第六,教給孩子一些自我訓練的方法。對大一些的孩子,家長可以讓他進行自我暗示,比如在自己屋裏或課桌上貼一些“沉著”“冷靜”之類的紙條,隨時提醒自己。還可以讓他進行興趣磨礪,比如下棋、書畫、釣魚、做小手工藝品等,都可達到修養耐心和韌勁的目的。還可以用靜默法,即坐在一個安靜、隔音效果好的房間裏,集中注意一個單調的聲音,如鍾的滴答聲;或集中注意一個意念、做一些簡單刻板的動作,如用大拇指與其他手指重複接觸等,這樣可以達到心靜、精神鬆弛、隨意控製自己心理活動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