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節 裴度——不要讓孩子生活在自卑的陰影下(2 / 2)

幼年時期,是一個孩子人格、價值觀以及性格發展最重要的時期。孩子的性格特征會在這時候基本定型,雖然在以後的成長中會有一些變化,但總體變化不會很大。也就是說,幼兒時期的自卑心理將一直伴隨他長大,對日後的學習,生活都會產生負麵的影響。所以,作為父母,在平時要關注孩子的精神狀態,給孩子高質量的愛;要防微杜漸,不要讓孩子生活在自卑的陰影下。

在這裏,為父母提供一些調適方法,以幫助那些處在自卑狀態中的孩子:

第一,用積極的語言暗示孩子。積極的語言往往能使人產生積極的情緒,改變消極的心態。所以父母可以有意識地用“我覺得你很聰明”“我認為你一定行”之類的語言暗示孩子,時間久了,這種積極的概念會固定在孩子的內心深處的。

第二,引導孩子形成積極、正確、客觀的自我評價。孩子由於年齡的關係,在做事、交往受挫時,往往不能全麵、客觀地分析問題,常常會主觀上覺得自己能力不夠或不受歡迎而產生自卑感,這種時候就需要父母處在旁觀者的角度分析整件事,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是與非,長此以往,孩子既具備了分析問題的能力,也具備了自我評價的能力。

第三,教育孩子正確麵對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與態度。在這一方麵,裴度的父親就做得很好,他沒有直接告訴孩子,別人的評價與態度不值得看重,而是以反問的形式,讓孩子在內心深處種下了不以別人的評價與態度為意。同時,裴度的父親還告訴了孩子如何行動才能在事實上推翻別人的評價與態度。這樣,裴度不僅獲得了精神的勝利,而且還有了奮鬥的動力。

第四,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及時予以鼓勵。“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勢,同時,也有自己的短處和劣勢。所以,作為父母,首先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短處去比別的孩子的長處,這樣不僅不會激勵孩子,反而會使孩子喪失信心,以至自暴自棄。其次,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和優勢,並為他們提供發揮長處和優勢的機會與條件,成功的次數多了,自信自然會回到孩子身上的。

第五,降低對孩子以及孩子對自己的期望值。父母都望子成龍,但過高的期望值會讓孩子壓力過大,產生自卑感。另外,如果孩子對自己期望值過高,那麼一時達不到目標的話,孩子會很容易焦躁,挫敗感、自卑感會加強。所以,父母可以將自己的期望值以及孩子對自己的期望值細化,讓孩子在逐步實現的成就感中愉悅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