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莫漢達斯·卡爾姆昌德·甘地——孩子的小錯誤更應該引起父母的重視(1 / 1)

莫漢達斯·卡爾姆昌德·甘地(1869~1948),印度獨立運動領導人、國民大會黨領袖,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倡導者,享有聖雄稱號,被尊稱為聖雄甘地。他的一生都在為印度的獨立而奮鬥,曾多次被捕入獄,多次絕食祈禱。經過長期的鬥爭,印度人民終於獲得了獨立。因此,他被稱為“過去30年來的向導和哲學家”、“印度自由的燈塔”、“印度自由的建築師”。

1869年,甘地誕生在印度提阿瓦半島的波班達。他的父親曾任土邦大臣,個性耿直忠厚。甘地的母親是個虔誠的印度教徒,有一顆清靜、細膩的心。夫婦倆很重視對子女的教育,總是不厭其煩地教導子女向善、行善。

父親的品德雖然深深地影響著甘地,但真正督促甘地一言一行的卻是母親。每次孩子犯了錯,不管大錯小錯,母親都會適時加以糾正,絕不容許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樣的錯。

有一天,母親在街上看見甘地衣衫不整地走著,十分看不慣,當場就說了他幾句。甘地很不服氣,竟然頂撞母親說:“您未免太小題大做了吧!偶爾一次不修邊幅,您何必這麼挑剔?”

“不注重細節的人,必然粗心大意,而粗心大意的人怎麼能成就大事呢?你連自己的衣著都不能整理妥帖,將來又怎能仿效你的父親處理眾人的大事呢?你好好想想吧!我不需要你現在就認錯,隻希望你日後能改過。”

正因為母親如此注重對兒子的培養,甘地的性格才能夠始終光明磊落。

育子智慧

請真誠地回答以下問題:

1.你認為孩子衣著不整這類的小錯誤,需要“較真”嗎?

2.在批評孩子的小錯誤時,你能否做到就事論事?

3.當發現孩子的錯誤行為之後,你能及時糾正嗎?

在生活中,多數父母會認為,孩子犯了小錯誤可以不問,犯了大錯就必須加以批評。因此,很多父母都易犯下這樣的錯誤:對於孩子所犯的微小錯誤不去注意,如衣著不整、吃飯掉飯粒等,根本不跟孩子“較真兒”,去提醒孩子他犯錯了。其實,正所謂“千裏之堤,毀於蟻穴”,孩子的小錯誤更應該引起父母的重視。有些細小的錯誤,常常是孩子做事態度出現問題而引起的,如果不及時糾正,往往會養成孩子不良的做事習慣,或者使孩子的價值觀出現偏差。

那麼,當孩子犯了小錯時,父母該如何正確處理呢?

第一,就事論事,不要過於誇大事實。當孩子犯了小錯時,有些不是原則性的,父母也要進行諒解,因為有時候把錯誤“上綱上線”,更容易把孩子推向實質性犯錯的道路。所以,父母一定要就事論事,不要過於誇大事實。

有些父母教育孩子時喜歡“拔起蘿卜帶著泥”,一件小錯誤,就能牽出孩子一大堆毛病,數落來數落去,把孩子說得一無是處,使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對自己完全喪失了信心,幹脆“破罐子破摔”。

第二,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當孩子犯了小錯誤,就應“隨時確認”,及時給予批評警告,正所謂“堵蟻穴而保千裏之堤”。有時,孩子未必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如果當父母的不能立即糾正,一旦孩子犯下大錯誤便後悔莫及了。父母們應該知道,盡管孩子的判斷能力比不上大人,但是他們區別好與壞的能力還是有的。父母如果及時抓住孩子“我犯錯誤了”的心理,進行有效的教育和行為上的糾正,孩子就會不犯或少犯這一類的錯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