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檔案管理在血站建設作用探討(1 / 2)

檔案管理在血站建設作用探討

工作園地

作者:張軍

1 檔案管理在血站建設中的重要性

1.1 完善的檔案管理,有利於血液數據信息的保存和統計分析。血站應建立、實施記錄管理程序和檔案管理程序,記錄並保存采供血過程所產生的結果和數據,使其具有可追溯性,以證實質量體係有效運行並滿足特定的質量標準。血站應在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血站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行業標準的基礎上,緊密結合國際質量管理體係標準,不斷完善各種規章製度、操作規程以及質量記錄,細分量化獻血檔案資料,真實反映獻血者身體狀況以及獻血和用血等環節的詳細情況,這樣不僅有效地保障了獻血者和受血者的身體健康,同時也為科室檔案的利用開發提供了原始數據。

1.1.1 可作為維權的重要依據。隨著人們法製意識的普及和用血者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與輸血相關的醫療糾紛(如經輸血後感染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等疾病)發生率逐年上升。根據舉證責任倒置的原則,血站需要提供證據證明在采供血過程中無過錯,而完整、規範的檔案則是證明其合法、規範活動的重要依據。血站所有檔案應具有真實性、唯一性、原始性和不可更改性,從檔案中既可追溯到獻血者個人情況及其所獻血液的全部信息,又可追溯到每袋血液從采集、製備、檢驗、發出等各個環節的詳細情況,當發生與采供血活動有關的醫療糾紛時,血站的檔案,尤其是業務工作檔案就是證實自己嚴格依法執業,在采供血業務工作中沒有過錯的重要依據。因此,記錄清晰、保存完整的記錄檔案為血站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保護單位在社會上的公眾形象、處理好輸血醫療糾紛提供了有力證據。

1.1.2 為製訂采供血計劃提供參考依據。根據臨床用血情況合理製訂采血計劃,避免血液資源的浪費;通過統計和分析血站業務檔案,相關部門對采供血數據及獻血者分布區域有所了解,合理製訂采血計劃;為臨床輸血、血型篩查、醫學統計等血液研究奠定堅實基礎。

1.1.3 為無償獻血事業的科學發展提供了決策依據。通過血液檢測技術的篩檢,為建立低危獻血者、稀有血型隊伍、機采血小板誌願者隊伍和不同血型“愛心流動血庫”提供了信息支持。通過對相關資料的分析和研究,為確保臨床供血及時、充足、安全、有效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支撐。

1.2 完善的檔案管理,有利於無償獻血事業的推廣和實施。

1.2.1 為無償獻血者享受合法權益提供了信息支持。根據無償獻血,免費用血的原則,各地均製定了有關無償獻血者免費用血的具體規定,以鼓勵和調動社會公眾積極參與無償獻血。當獻血者和直係親屬需要用血時,可以憑記錄檔案信息,按規定給予報銷。另外,采供血業務檔案記載了獻血者的姓名、年齡、性別、獻血時間、獻血量等,並可通過對業務檔案資料的分析,使有關部門對采血數量和獻血者分布等情況有較客觀的了解,合理製定獻血者招募工作目標,推動轄區獻血工作的開展。

1.2.2 為表彰無償獻血先進典型提供詳盡數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實施十五年來,每隔2年都要進行國家級表彰活動,對無償獻血者先進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獻血者檔案資料的完整準確為有關部門統計數據、表彰先進典型,為做好無償獻血宣傳,推進無償獻血工作健康開展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