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要講意境,又要講真情。無情不成詩,無真情難為好詩。獲得二三等獎的,屬賦體詩範疇的袁瑞良的《蜜蜂賦》和張培林的《天生一精靈》,既注重合轍押韻,句式凝煉和修辭工整,更注重從生活積澱而出發的對蜜蜂的激情奔放,以達到對世人啟發的功效。“嗡嗡兮蜜蜂,釆花兮紛紛。輕搖兮兩翼,慢鼓兮雙唇。吻蘭之蕊兮,添菊之蕊;聞梅之香兮,吮竹之馨;傳花之粉兮,受穀之精;合之陰陽兮,配之雌雄;熟之米粟兮,豐之稻粳;益之世間萬物兮,利之天下蒼生!”——這是《蜜蜂賦》之開篇詞。“采花不留盼,吮蕊煉丹瓊。遊颺千裏外,不忘歸祖庭。以德報人怨,刺蟄逾百病。恩深比檀越,義重過蠶蟲。”——這是《天生一精靈》中的歌詠。字字句句,對蜜蜂飽含的情,蓄積的愛,如錘擊罄鳴,鏗鏘在耳,響徹胸臆。
同樣獲得二、三等獎的周大強的詩歌《陽光的結晶》和爪哇島的《遇見蜜蜂》以及宋漁的散文詩《敬禮!偉大而平凡的精靈——蜜蜂》,其不失為優美詩篇均源自詩人心靈的審美發現,都是對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蜜蜂的禮讚。周大強在他的詩中這樣抒發:“是的,從日月山到淮北平原,從960萬平方公裏的國土到13億人的心田,一個詩人把他如玉的詞語,如歌的散板,書寫成‘嗡嗡’的民謠,飛翔成一片幹淨地時光。”爪哇島在他的詩中這樣欽敬地唱道:“遇見蜜蜂,就是遇見一種宗教甚至哲學,我們需要沐浴更衣,需要從裏到外徹底清理自己,以一種虔誠的姿勢膜拜,來自蜜蜂的啟示,和那些飽經滄桑的甜蜜。”曾靠“五箱十幾萬隻蜜蜂”度過“三年食不果腹”災荒而將蜜蜂視為救命恩人的宋漁在其散文詩中這樣動情地寫道:“我曾經為冬天凍死餓死的小蜜蜂掉過眼淚,也為保衛母蜂和幼蜂保衛家園而壯烈光榮的精英動過真情”。“美哉、偉哉、壯哉,小精靈蜜蜂。你們是人類的恩人,你們是人類的師長,你們是人類學習的楷模,你們是人類生存環境的保障。”
在獲得二等獎的作品中,由紀連祥作詞和張永聲作曲的少兒歌曲《請你記住我》應屬於特列。其之所以屬於特列,是因為此次征文隻征“歌詞”非“歌曲”。但是,此“歌曲”卻因詞靚曲美易於傳唱而受到青睞。所以,納入獲獎範圍也就不足為奇了。
獲得優秀作品獎的老詩人尹一之的《你是人間幸福泉》,賀雙的《蜜蜂,一個愛的世界》,江南潛夫的《油菜田、油菜花及其他》,馬淑琴的《小蜜蜂》、劉臻仲的《蜜蜂賦》等等,都對蜜蜂充滿真摯情感,不失為、靈的壯歌。
在這裏不得不提及的是,這次應征來稿的作者範圍非常廣泛,既有大量專業作家,又有許多工人、農民、黨政機關幹部、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幹警;從十幾歲的中學生到年近九旬的耄耋老人和離退休幹部,還有長期癱瘓在病榻上的患者,都以“蜜蜂”為題,抒發真情,壯懷勵誌,砥律操行,著實令人感懷。
至於談到對這次征文的評價,可用八個字概括:來稿踴躍,質量上乘。
那麼,既然“來稿踴躍,質量上乘”又為什麼有大量稿件沒能納入獲獎範圍呢?回答是:主要囿於評獎數額的限製。本來,優秀作品獎隻設60名,如今卻極大地突破了這個份額,增加了兩倍以上,就是考慮到在可能並允許的前提下盡量多遴選一些佳作。即使這樣,仍有不少作品不得不被“忍痛割愛”。常言道:凡事有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因此,對於沒有入選者,隻有說聲“理解萬歲”了。
餘相信,這本頗具特色的《蜜蜂讚——全國征文獲獎作品集》書的出版以及隨著受眾麵的不斷擴大,一定會通過文學的力量,擴大蜜蜂文化的影響與遠播,使人們對蜜蜂和蜂產品的認識,由“化大眾”進而達到“大眾化”。
最後,需要對《蜜蜂讚——全國征文獲獎作品集》一書主編代言的是,由於此次征文在編輯工作中,盡管力求妥帖而完美,但百密一疏,不當之處一定不少,誠望作者和廣大讀者寬宥。
§§第三輯 書畫家評點及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