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辦?善於思變的楊萬鎖半夜半夜地睡不著覺。他習慣性地將雙臂交叉枕在腦後,兩眼直直地盯著黑膝膝的屋頂天花板,似乎在解讀一部深不可測的秘笈,他的腦海卻如洶湧的大潮,巨浪排空,砰然作響。他妻子見他不但曬黑了,而且也消瘦了,還常常失眠,就勸他不要太勞累了。他一麵安慰妻子:“沒事,幹工作哪有不累的”。一麵又暗暗地說:“此時此刻的我,不是身累,而是心累呀!”
因為,楊萬鎖將再一次做一個“叛逆”者,居然思考要冒天下之不韙地與企業傳統的體製決裂!這舉動,豈非兒戲,來不得半點草率呀!鬧不好,不僅關係到他個人的成敗得失,而且還關乎這個蜂產業的生死存亡啊!
為此,楊萬鎖的牙幫骨常常隆起一道山梁般的肉棱子。這是靜思中的勢能蓄積,是抉擇中的衝突搏殺,又似大師閉關修煉的精魄凝聚。最後,又經過半夜思索的楊萬鎖,猛地一攥拳頭,指關節“嘎巴”作響,隨之牙縫裏火山般噴射出幾個充滿熱力與鋼質的字:“就這麼辦!”
轉天,楊萬鎖當眾宣布接管已經決定倒閉的公司,並且將原公司改成股份製。楊萬鎖宣布這個決定時,那火熱的目光,撫慰在每個人的臉上;那錘擊鐵鑽般的話語,錚響在每個人的心裏。人曰:有文化有智商的人做出“叛逆”的決定,一定是深思熟慮和審時度勢。楊萬鎖做出的“叛逆”當屬識時務者。所以,他麾下立刻聚攏起十幾個誌同道合者。
“陝西老蜂農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便呱呱墜地!
蜜蜂產業不但是“陽光工程”,而且蜜蜂本身就是一部度化人生的形象而生動的教科書。家喻戶曉的《三字經》言:“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因此,楊萬鎖向老蜂農人提出,開發蜂產業,同時要升華公司每一個員工的蜜蜂精神。
楊萬鎖認識到,產品質量高低,很大程度取決於產品的原料環境。為此,他風餐露宿,爬坡越穀,足跡踏遍八百裏秦川。欣喜地發現,浩瀚的秦川,草木葳蕤,百花爭豔,沒有現代化汙染,是一座取之不盡的天然蜜庫。於是,“老蜂農”的蜜源基地便在浩大的茫茫秦川駐足。
公司改製之初,是負資產經營。資金匱乏,辦公和生產隻能租用西安市北郊一座閑置而簡陋的二層小樓;市場也相當局促,隻是拘泥於西安市內。楊萬鎖說,要是天上掉餡餅,再嘔心瀝血地拚命工作,真的就成了神經病。可是,世界上不會有這種好事。所以,作為一個創業者,就是要知難而進,開拓進取。一隻工蜂采集1千克蜂蜜,要在花叢中飛行12萬次至15萬次,其行程相當於繞地球飛行3圈,這需要付出多麼大的艱辛和鍥而不舍的毅力嗬!較之工蜂的辛勞,我們開始遇到的這些難處是多麼的微不足道呀!所以,在擺地攤收購原料和出售蜂產品階段,身為公司董事長的楊萬鎖,穿著工作服,過秤灌桶,什麼髒活累活都幹,一點兒都不覺得“跌份”。
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在楊萬鎖的帶動下,經過全體老蜂農人的竭力奮鬥,公司每年銷售額連續翻番般的飆升。
改製後的公司“溫飽”問題解決後,楊萬鎖思考和抉擇的新課題是如何將“老蜂農”做大做強。謹記“多識需博學,積學方成富”哲理的楊萬鎖說,雖然知識與智慧不一定劃等號,但是知識卻是智慧的活性碳。所以,隻要有機會,他就參加北京、上海等有關機構舉辦的企業戰略發展論壇和研討班等,使他開闊了胸襟,擴大了視野,增添了使命感。他頗有見地地言道,要使“老蜂農”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強勢發展,必須形成規模化、標準化、係統化。以質量占有市場,以品牌贏得受眾,以係統保持運行暢通。
因此,他不惜利用高額貨款,毅然決然地自建32畝現代化生產加工基地,引進嚴格按照GMP標準建立的十萬級淨化車間超過800平方米,立體成品庫房超過1000平方米,恒溫地下庫房超過2000平方米,建有全自動冷庫5座。擁有高科技現代化的蜂蜜濃縮生產線、蜜蜂灌裝生產線、全自動果凍王漿生產線、硬膠囊生產線、顆粒花粉及破壁花粉生產線等多條國內一流、世界先進的蜂產品生產線,並按照國際標準建設了西北一流的蜂產品專項檢測實驗室等,從而加工製造出大批量高檔次供應市場並使顧客方便、放心、滿意享用的“融氏王”牌和“融氏王老蜂農”牌蜂產品四大係列百餘種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