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已醜年伊始,北京世界華人文化院首屆歐洲文化之旅業已成行。承辦者為北京中歐國際旅行有限公司。2009年2月5日下午14時20分,在首都機場乘CZ345次航班出發;本月18日下午1時45分乘坐的CZ346次航班返首都機場落地,往返14天,行程數萬裏。遊覽了荷蘭、德國、奧地利、意大利、瑞士、法國、盧森堡等10個國家,觀光景點如節日禮花,燦爛耀目,但又謂之跑馬觀花;所見所感,溢滿胸臆,卻又屬涓涓細流彙聚。故不揣唐突,或采擷一朵豔麗的鬱金香,或摘取一枝帶刺的玫瑰,以示不虛此行也。
巴黎市政廳門前的娛樂場
塞納河畔的巴黎市政廳,臨街矗立,氣派莊嚴。高大的石柱,拱立的門廊上市旗迎風獵獵,樓頂威武的雕像一字排列,加之整座大樓成呈銀灰色,法廳似肅穆和大將軍般威風八麵。
然而,令我驚奇的是,在市政廳樓前寬闊的廣場上,卻營造了一個麵積足有兩個籃球場大的冰場。冰場四周用綠色尼龍網環繞,以保護滑冰者的安全。滑冰者多為身穿各色服裝的男女青少年,飛燕般穿梭,五彩繽紛,一片歡躍。而緊依人造冰場的一端,是一個狀似龐大鳥籠樣的轉盤,裏麵玩耍的多為男女孩童,歡聲笑語,熱鬧非凡。放眼望去,整個市政廳大樓前儼然成了一個兒童樂園和露天娛樂場。
於此,不禁令我匪夷所思的是:這天不是公休日,說明市政廳內政府要員和公職人員都在辦公,而辦公樓前一片嘈雜,難道他們不怕“幹憂厲行公務”?再則,人群熙攘,市政廳就是市府衙門,爾等草民應該迥避、整肅和望而卻步,否則不怕有損觀瞻和“政府”形象?還有,市政廳門口沒設值班室,當然對於進入市政廳者不需要先用電話通報再進行登記;也沒有戎裝加身的武警戰士把守,更不見“衛兵神聖不可侵犯”的警示牌,難道不怕群眾進出“上訪”?抑或不顧忌市政廳那些身價顯貴的大員的“人身安全”?
因為初到異國,不諳其國情,加之本人愚鈍,不會“腦筋急轉彎”,還是“三緘其口”吧。
盧浮宮的悲哀
享有世界藝術殿堂之譽的曾為法國故宮的盧浮宮,又名魯佛爾宮,曾是中世紀城堡。十六世紀後屢經改造擴建,至十八世紀形成占地約18公頃的龐大博物館。如今的博物館陳列的藝術品玲琅滿目,數不勝數,但三件鎮館之寶卻是寶中之寶,無以比肩。一件是羅馬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斷臂維納斯,一件是無頭和具有雙翅的勝利女神,一件是公元十五世紀及十六世紀意大利文藝複興鼎盛時期達·芬奇的油畫名作蒙娜麗莎。我們參觀反映古典主義及浪漫主義油畫陳列館及雕塑館時步履匆匆,但在飽覽這三件鎮館之寶時卻流連忘返,可見這三件鎮館之寶無窮的誘人魅力。
可是,當我們依依惜別地向蒙娜麗莎“拜拜”,特地邀請的導遊充滿自豪地冷丁告訴我們,在長廊的一個極其醒目處,具有300多年曆史的盧浮宮破天荒地在舉辦一個來自中國的畫家的畫展。我一聽“China”這個字眼,目光頓時如炬;又聽說一個中國畫家居然在盧浮宮登堂入室,發自內心的自豪感油然而升。可是,當我駐足審視這個“千古中國第一人”的畫展,卻疑竇頓生。這個畫展的主題叫“蒙娜麗莎的悲哀”。滿滿一麵牆加兩廂的牆壁,一共佈有5幅畫作。但見中央的蒙娜麗莎,滿頭汙垢,一臉泥漿似的條條淚痕,急流般奔瀉。可是,剛才看到達·芬奇的力作蒙娜麗莎,容貌可人。頭披輕薄麵紗,嘴角微皺,笑容如微風碧波,自然和諧,柔美的皮膚白嫩而富有彈性,神采奕奕,具有青春活力。內心充滿對生活之美的向往與祝福。而畫展上的蒙娜麗莎,卻如喪考妣,淒惶而悲哀。在蒙娜麗莎畫像兩側,是兩幅描寫景象相同的畫麵,畫麵上一片沙塵蔽日,蒿草萋萋,荒蕪貧疾,滿目蒼涼,累累的人和牲畜骷髏在幹裂的黃土中猙獰地堆積和裸露著,地麵上沒有哥特式和巴洛克式等西洋建築,也沒有伊斯蘭式寺院等,顯然是預示中國廣袤的國土。更為鮮明的是,左麵廂壁上一幅老者已經死亡的遺像,平躺在床上,但雙目圓睜,死不瞑目,據說這位死者是畫家的父親;而右側廂壁上,是剛過天命之年的畫家的自畫像,也是平躺病榻,雙目緊鎖,做死亡狀。不難看出,整個畫展給人的詮釋是:古老的中國和具有五千年曆史的中華民族,冤獄遍寰中,到處是死亡,已是毫無生存希望。無論是老年人還是中青年,對其都已絕望,居然連善良而美麗的蒙娜麗莎都無奈而悲痛地哭了,難道中國不該立刻在地球上徹底被消滅被除名嗎?
當我正在惶惑中,導遊講這位畫家雖是中國人,但已加入了法國國籍。我聽罷馬上糾正其謬誤:這位畫家既然加入法國國籍,就已經沒有資格稱作中國人了,隻能是個具有中國血統的法國人。同時我又問導遊這位自稱中國人的法國畫家,離開生他養他的祖籍國,是不是他家的祖墳被挖過或者他的父輩被鞭過屍?要末就是有過辱母奸妻之恨?如若不然,其為什麼對日益繁榮強盛的中國栽贓汙蔑,顛倒黑白,並且具有如此深仇大恨,利用畫展極盡惡毒誹謗詆毀之能事?難道其不懂得詛咒祖宗的人本身就是一個十足的逆子!將祖籍國誣指成人間地獄者他本身也就是個罪有應得的惡鬼!況且,聯係到現任法國總統薩克齊不久前接見藏獨頭子達賴,公然侵犯中國的核心價值;加之,近日於150年前被英法聯軍兩夥強盜掠走的原圓明園“兔鼠首”突然在法國拍賣間現持有者玩弄的以“達賴喇嘛返回西藏”為前提的“政治敲詐”,這位通體黃皮膚和黑頭發的法籍畫家在盧浮宮如此神聖的藝術殿堂舉辦如此卑劣的畫展,不感到自己已是一副禦用洋奴的嘴臉了嗎!同時,如此神聖的藝術殿堂盧浮宮舉辦如此卑劣的畫展從而被“政治”強奸和玷汙,豈不也極其悲哀嗎?
不過,廣大的海外華人具有熱愛祖籍國和愛鄉的傳統,這位法籍畫家隻不過在一鍋香噴噴的米飯中落上一隻蒼蠅,那麼,我們大度而不屑地用筷子將其夾起來,衝著垃圾桶一甩,再將被汙染的一點米飯扔掉,一鍋米飯仍然是香噴噴的。
威尼斯水城二百年後會沉入海中嗎?
或是從名為《威尼斯商人》的小說中,或者是從連篇累牘的遊記中,享有意大利“水城”之譽的威尼斯成為我夢寐以求而一睹芳容的期盼。當雙腿從遊船上縱身踏上威尼斯堅實的地麵,目光成電影蒙太奇般一個精彩鏡頭接一個精彩鏡頭地映現,威尼斯享有“水城”之譽可謂名至實歸。
據有關資料載,威尼斯是亞得裏亞海岸重要港口,建築在120個小島上,401座大小橋梁將島嶼連成一片,177條運河成網狀分布城區之中。又據一個在威尼斯開餐館的“中國老鄉”述說,公元六世紀威尼斯人為躲避戰禍,來到當時還是一片鹽灘和沼澤地的島嶼上。為建造棲息之地,聰明睿智的威尼斯人用海水曬成的鹽換取木材,將無數木樁緊密排列夯入泥土鬆軟的沼澤中,構成具有堅強支撐力的地基,然後在木樁上鋪上厚厚的石頭,再在石頭上建立了威尼斯共和國。其中有古老的聖馬可廣場和廣場上的總督府、鍾樓、大教堂、法院和監獄,以及歎息橋等名勝,還有有色冶金、造船、化學、紡織和玻璃等工廠,當然更多的還是近30餘萬人的房舍。威尼斯城的地麵緊貼著海水,而且條條小巷的房屋基石都浸泡在水中,潮起潮落,海水蕩漾;河水瀲灩,如親似吻,風采獨具,神韻卓然。
然而,這位“中國老鄉”的話鋒一轉,頗具危言聳聽地告訴大家,威尼斯經過千百年的海水浸泡,原來夯入地下的木樁已經逐漸腐朽,所以威尼斯水城正在以每年2厘米的速度下沉。照此計算,200年後威尼斯水城將沉入海中,並說諸位都是一大把年紀的人了,如果不乘坐名為“宮都拉”的小船在威尼斯水城穿橋過巷,將遺憾終生。其實,這位“中國老鄉”的一番話乍聽有理,冷靜一想兩者風馬牛不相及。一是200年後威尼斯水城沉入海中,二是既然旅行團的人都已是“一把年紀”,這次不乘坐“宮都拉”與200年後威尼斯沉入海中有什麼必然的因果關係。但是,他的“混淆邏輯”之術立刻吊起了大家乘船的胃口,紛紛表示踐行。但我因老伴腿腳不適並暈船,便與一些同行者謝絕了“中國老鄉”的美意。
回到北京我無意中從一位剛剛去過威尼斯並乘坐過“宮都拉”遊船的人得知,他們乘坐“宮都拉”的費用與我的同行者所掏腰包的費用相差不少,不知情況是否屬實。如是,無疑凡是乘坐“宮都拉”遊船的同行者都被那位“中國老鄉”著著實實在在地“宰”了一刀。難怪在國內流傳著“殺熟”一說,看來在國外對於“中國老鄉”也不能感情用事。
我以為,威尼斯水城如今以每年2厘米的狀況下降可能不假,但是以此推算構成的公式貌似合乎邏輯,其實是有人以此為誘餌,蠱惑人心從而達到撈錢的目的。《孟子·告子章句下》曰:“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憂患使人生智,憂患使人圖存。過去,威尼斯人為了生存,以超人的智慧想出用在沼澤中夯木樁的辦法建起了威尼斯水城,那麼今天的威尼斯人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更能以聰明才智加固腐朽的木樁所做的地基。如今,有關當局已出台嚴格限製遊覽威尼斯的人數,就不失為一項減少地基負荷的前奏曲。那麼,既然有了前奏曲,高亢的樂章的奏響還會曠日持久嗎?
車行瑞士境內阿爾卑斯山
過去,隻知道瑞士製造機械手表聞名遐邇,十幾年前我作為中國僑聯新移民考察團副團長赴東歐考察期間途徑瑞士首都伯尼爾機場購買的手表,至今還走得非常準時,且外殼鋥亮如新。
當我們乘坐的大巴駛進瑞士境內的阿爾卑斯山,沿盤山路環繞奔馳,驚訝地發現瑞士還是獨具冰雪山水奇觀的國度。瑞士有歐洲屋脊之稱。阿爾卑斯山脈占全國麵積的60%,一般海拔3000—4000米,高山終年積雪,且多冰川,地表波狀起伏,穀地、冰磧湖和冰磧丘陵廣布。湖泊達1400多個,碧綠如碩大無瑕的翡翠。大巴駛入阿爾卑斯山不久,車窗外便呈現一副副精美絕倫的冰雪山水畫圖。山頂上堆積著皚皚白雪,裸露的黛色山岩,山麓間的茂密森林,丘陵上或鋪著簿雪或露出淡綠的草坪,山澗的陡坡晶瑩的冰淩瀑布似垂柳,穀底是碧綠發亮的湖泊,加之積木般的小屋點綴其間,充分彰顯著自然之美與美之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