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研究意義

當前我國曆史文化遺產保護中的矛盾和問題比較多,主要表現為保護與利用之間的矛盾,以及保什麼,如何保的問題。不同觀點的實質,代表了不同利益主體對同一對象看問題的不同角度,觀點的衝突反映出利益與價值觀的衝突。這些問題集中體現在中與西,傳統與現代兩個維度,二者彼此交織,產生出當前比較混亂的價值觀與價值取向。

長期以來,理論界從價值論層麵探討曆史文化遺產的價值構成結構並不普及,談及曆史遺產的價值,人們比較熟悉的就是它的曆史文化價值、曆史科學價值、曆史教育價值、曆史美學價值等客觀性本體價值,基本回避了從人本角度,文化角度以及社會、經濟等外部環境對遺產價值取向的研究,缺乏對遺產不同價值之間的關係探討,從而導致價值研究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大遺址的社會價值隨不同利益及其時間動態發展而變化,管理體製的變革取向與其有很密切的關聯性。正是缺乏這方麵的研究和正確認識,使得管理體製在麵對市場經濟浪濤帶來的各種衝擊下,顯得蒼白無力。對作為公共文化資源的大遺址,在管理目標上錯位、方法上落後、機製上停滯,管理失效、遺址破壞嚴重。在大遺址保護範圍內,出現了大規模“建設性破壞”和“三化”現象,使許多大遺址“脫胎換骨”成為“四不象”和假古董,這些行為極大地破壞了大遺址曆史遺產的價值,帶來許多無法彌補的損失。

大遺址屬於特殊性的公共文化資源,決定了大遺址事業管理的特殊性,傳統的組織理論與管理理論將無法完全適應現階段大遺址的管理要求。研究試圖從大遺址的價值取向研究出發,探討不同利益群體的價值取向,與大遺址管理體製變革取向的關聯關係,從而為大遺址管理體製改革的指明方向,為有效協調不同利益主體行為,增強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大遺址資源的合力提供決策依據。

陝西大遺址具有分布廣、數量多、麵積大、種類全、等級高的特點,這在中國乃至世界都較為罕見,具有極高的曆史、文化、科學價值,是人類曆史文化的寶貴財富。這些遺址由於遺址性質、價值、區位、環境的不同,隸屬關係的不同,利用程度的不同,在管理體製上產生不同的差別,甚至體製上的不同。因此,以陝西省大遺址管理經營中的價值取向與管理體製的關聯性分析為主要研究對象,具有十分普遍的意義,其研究成果不僅對陝西大遺址經營管理體製改革有重要參考價值,而且對全國大遺址管理體製改革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

10.2.2 研究內容、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研究內容

(1)大遺址價值要素構成與要素之間的關係研究

研究大遺址價值的構成要素與要素之間的關係研究,明確大遺址物質構成要素與非物質構成要素的關係,特別是物質構成要素在大遺址價值構成的地位與作用,建立科學、客觀的大遺址價值評價體係;建立關係模型,體現動態特征。

(2)大遺址價值取向規律研究

通過分析國內外,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大遺址管理經營的價值取向,探討大遺址的考古研究價值、社會教育價值、公益性休閑價值、旅遊開發價值與其他價值在保護與利用過程中呈現的規律性特點,為建立大遺址動態化管理體製創造條件。

(3)不同利益主體對大遺址管理經營價值取向及其對大遺址綜合價值的影響研究分析

通過對現有參與大遺址保護與利用的不同利益主體的價值取向研究,分析不同利益主體參與大遺址保護的動機與目的,客觀評價各利益主體在大遺址保護與利用中作用,從而為管理機製研究和改革目標的製定做好準備。

(4)在不同價值取向下大遺址管理經營體製的特質研究

分析在不同價值取向下,大遺址管理經營機構、管理體係和管理製度所具有的特質以及外在的表現形式――管理形式。

(5)價值取向和大遺址管理體製變革的互動性關係研究

分析價值取向和大遺址管理體製之間的相互關聯性,從而找出大遺址管理體製隨著價值取向的變化而變化的規律性,構建大遺址管理經營價值取向與管理體製關係性動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