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1 展示的目標與原則

1.展示目標

在科學保護的前提下,合理展示杜陵遺址與文物是杜陵保護的重要內容之一,根據杜陵遺址的價值和空間布局,杜陵遺址展示具體目標如下:

通過杜陵遺址和文物的展示,讓人們領略漢代帝陵中雄渾古樸、博大精深的文化氛圍,體會帝陵“唯我獨尊”的皇家氣勢和“抱殘守缺”的曆史滄桑感;

通過杜陵遺址和文物的展示,提高公眾對影射著古代先民的創造力和中華民族精神的陵園遺址的認識,從而為遺址的保護奠定群眾基礎。

通過杜陵遺址和文物的展示,宣傳和普及考古和文物保護知識,提高全民是文物保護意識和水平,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

通過杜陵遺址和文物的展示,增長人們的曆史文化知識,陶冶情操,淨化心靈,提高民族自豪感,激發愛國主義熱情。

2.展示的原則

依據杜陵遺址的不同類型和空間分布結構,杜陵展示規劃應遵循以下原則:

(1)風貌協調原則

注重陵園的格局和曆史環境風貌,維護陵園的肅穆莊嚴;展示與配套設施的設置應與陵園格局和環境風貌相協調。

(2)原址展示原則

依據文物遺址的特點、內容和規模,實施原址展示,真實反映曆史原貌,依據陵源的道路格局與遊賞需求因素進行有效組織,合理展示文物和遺址。

(3)容量控製原則

應根據文物遺址的特性和環境容量合理確定遊客規模,進行區片遊客容量控製,防止因遊客太多而損害文物遺址及其環境。

(4)科學標識原則

建立科學的標識、解說係統,普及文物遺址保護的科學知識。

8.5.2 展示內容

1.漢杜陵的整體規模與格局

漢杜陵雄踞高台,坐西向東;陵園以帝陵為中心,四角拱衛,南北對稱,東西相連,布局規整,結構嚴謹。恢複陵園內的漢代夯土路,運用道路和綠化展示西漢帝陵陵製的宏大格局。控製和保持陵墓封土之間、陵墓和陵邑以及司馬道的通視關係。

通過園林綠化等標識解說係統,展示陵園格局,包括城垣、城門遺址、司馬道、陪葬坑和杜陵廟等遺址。

2.寢殿等建築遺址

通過地上建築模擬、植物模擬等方式,再現曆史風貌,使人們想象和體驗漢代陵園祭祀建築規模和形製。

3.陪葬墓區

通過植物綠化顯示標識、局部陪葬墓發掘展示等方式全麵解釋和展示西漢社會的陪葬墓等級製度。

4.杜陵邑

通過植物綠化標識、局部環境模擬展示、虛擬成像展示等綜合手段展示漢代陵邑的規模和格局,活化再現西漢社會生活場麵。

5.出土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