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陵萬畝生態林在建設中雖然顯著改善了此區域的生態環境質量,但其建設並沒有和杜陵遺址的文化特色和陵園遺址格局相結合,給杜陵曆史環境風貌帶來了嚴重的衝擊與破壞。沒有充分發揮杜陵區域應有的區位優勢、文化優勢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從景觀上來看,目前規模較大的主要有二千餘畝銀杏林,一千餘畝楊樹林,大麵積的葡萄園、櫻桃園、柿子園及石榴園、桃林,還有大量大樹苗圃等。由於各企業在各自承包的土地上各自為政,生態景觀缺乏統一規劃,造成林片分布不合理、樹種單一化,不符合林種多樣性的種植原則,且種植樹木多為低價值經濟林,景觀觀賞價值高的生態景觀還沒有形成。
當前,杜陵保護區的生態環境景觀存在問題如下:
(1)農田已侵入到封土堆下,很多陪葬墓已被鏟平,為農田代替,留存的陪葬墓封土堆的周邊侵削嚴重,不僅加大了文物管理部門保護的難度,也無法體現帝陵氣勢。
(2)商業性苗圃已延伸到陵園城垣遺址和陵墓封土範圍內,商業性苗木栽培與陵墓保護及展示目標並不完全協調。
(3)陵區現狀道路與陵園綠化與陵園曆史環境風貌不協調,不能彰顯杜陵的曆史文化內涵,降低了生態景觀的價值,不利於遺址文化的保護及展示事業的發展。
(4)整個規劃區內的常綠樹種隻占20%,而大部分落葉樹種花期接近,造成整個林區景觀季節性差異很大,冬季及春季可視景觀缺乏。
(5)萬畝生態林建設工程所帶來的後續工程及影響。例如未來林木種植的品種、方式、格局如何與陵區保護協調,作為西安市園林綠地係統的有機組成部分、如何滿足城市居民生態休閑的需求。
5.3.3環境質量
1.環境汙染因子
杜陵位於西安市雁塔區東南端的杜陵塬上,規劃區氣候受季風氣候影響,降水量約為500~600!之間,雨量多集中於夏秋兩季。常年主導風向為東風和西北風。總體上看區內氣候溫和宜人。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西安城市中的環境汙染也給整個森林生態區造成一定程度的環境汙染,但汙染不是很嚴重。其主要因子有:(1)北部緊靠繞城高速公路、西部有雁翔路,道路兩側沒有建成完整的防護林體係,加之隨著汽車持有量的增加使規劃區北部受到一定程度的汽車尾氣及噪音汙染。(2)規劃區內有三兆村,隨著西安建成區範圍的擴大,三兆村也逐漸由城邊村向城中村轉變,但相應的汙水處理,垃圾處理,供暖設備等基礎設施未能及時配套,村民的日常生活也對該區域造成了一定的汙染。(3)規劃區內的北部曾為雁塔區的建築垃圾堆放場,大量垃圾集中堆放於此,對該區域的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
2.環境質量狀況
杜陵相對西安市建成區地勢較高,過去一直是交通不便的地區(陵區東側為馬鳴路,西側為雁引路),加之兩條路的等級較低,車流量不大,因此,建成區不良的環境外溢對其影響很小。其主要受建成區大氣汙染南移的部分影響,但由於該地風力較強,因此,大氣汙染物停留區內的時間短,一般不會對區內形成嚴重不利影響。杜陵塬區由於地勢高,降水比秦嶺及市區偏少,農作物大部分為一年一熟製,農民普遍在麥收後,將土地閑置,此外,因地下水埋藏較深,農藥及化肥殘留物對地下水的汙染亦較小。另外,在杜陵保護區附近除個別製磚燒陶的小型企業外,其他類型的工業企業幾乎沒有,基本上保持了傳統農村和農業特色。因此,總的來看,杜陵保護區內環境質量相對較好。
3.地質災害影響
在杜陵的文物保護範圍以外、馬鳴路以西的?河西岸,由於水土流失嚴重,造成此區域地形地貌複雜、並存在有滑坡現象,但滑坡區域基本位於陵園遺址保護範圍以外,對陵園及曆史環境風貌造成的影響較小。在此區域進行建設,時必須對地質地貌進行綜合評價,並對有可能產生滑坡的區域采取綜合治理措施,防止滑坡的發展與區域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