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西大抓住機遇,建設成為國內第一流大學,這就是精神動力。校級領導幹部帶頭做出榜樣,全校教職工齊心協力在新世紀把學校辦好,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任務,應當勇敢地接受並完成這樣的任務。
三、開拓思路,解決辦學經費問題
在這個問題上應有新思路。什麼是新思路?這要請全校教職工、同誌們去思考。這裏我隻提一條:積極爭取各種類別的科研經費。在這方麵,我覺得地質係有非常好的實踐經驗,值得全校同誌們參考。50年來,我校地質係除“文革”時期外,從來沒有衰落過。近20年,在改革開放新的曆史時期,地質係在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方麵作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績。由張國偉教授帶頭的國家課題(秦巴山區地質研究)極大地促進了地質係的學科建設。
我這樣設想:如果我們西大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能從銀行貸款3-5億元,這就為我校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可靠的物質基礎。現在銀行有向高校貸款的積極性,當然,這些高校是有較長曆史,是穩定的,是有發展前途的,是可信的。這種貸款既體現了科技興國、教育為本的思路,而且是可靠的,不會有太大的風險。
四、學科建設中的兩項工作
學科建設要取得成效,主要靠高水平的學術帶頭人。應當承認,西安地區在吸引高水平人才方麵有一些不利的因素,這是眾所皆知的,不去說它。對此不能絕對化,隻要做好了吸引人才的工作,西大也能夠在這方麵作出成績來,但是首先應當特別愛護已在校的高水平人才和年輕的優秀人才。要做到這一點,不光是學校人事部門的事,各個部門都應當關心。比如,對於年輕的優秀人才,學校是否積極地為他們創造外出訪問和考察的機會?對於公派到國外去的年輕教師,學校是給予優惠的條件,還是按照陳規陋習去扣除他們在國外所得的非常菲薄的收入?對於年輕的優秀人才,既要嚴格要求,又要無微不至地加以關懷。我覺得在這個問題上,我校最好有統一的認識,並有積極的具體措施。
在引進、穩定和培養高水平人才方麵,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開拓前進。高等學校是否有社會影響力,是否能夠在某些學科的建設上領先,主要看有多少知名教授,而不是其他。
關於我校學科建設的第二點建議,是關於增設適應於陝西省和西北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學科點。比如,我聽說,我校生物係、地理係、法律係將聯合籌建環境科學學科點。這十分必要,因為環境問題是大西北開發中必然要解決的一個大問題。總之,我校從實際和未來的需要出發,深入研究並落實新的學科點的設立,不可顧慮太多,不可錯過大好時機。
關於學科的交叉、結合問題,在我校已倡導了若幹年,但是步伐似乎還不夠大。如何發揮綜合大學的優勢,開拓新的研究領域,至今仍然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五、小結
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將西大建設成為全國一流大學,需要創造若幹條件,我沒有能力全麵論述這個問題,隻是談到自認為比較重要的幾個方麵,其目的是為了活躍討論的氣氛,也是為了拋磚引玉。
這裏不能不提到,1999年6月召開的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以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麵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向我們指明了方向,以及深化教育改革的幾個重要的方麵。在新世紀將我校建設成為全國一流大學,需要進一步學習這個文件,將其中的精神和我校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這樣我們就有了一個宏觀的藍圖,一個重要的出發點。
我們是否能夠達到目的,還要靠我們自身的努力。這種努力是持久的、深入的、科學的。靠黨中央、國務院為我們指明的方向和道路,靠我們西大同誌們的持久不斷地奮鬥,我們一定可以在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中將學校建設成為全國第一流大學,為大西北的開發工作貢獻智力資源。
1999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