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鋒、孫勇同誌:
送上拙稿打印件數份,供參考。這篇小文不要發表,隻是一種提供討論的意見,活躍活躍學校的空氣,希望大家都關心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如此而已。全文用口語化寫成,僅供參考。
即祝
近好
張豈之
1999.10.30
附:西北大學如何迎接新世紀
張豈之
新世紀――21世紀即將拉開帷幕。這個時刻,欣聞我的母校――西北大學(我雖然沒有在西大讀過書,但我在這裏工作了47年,我很自然地稱她為母校)將召開全校教工代表會和黨代會,我便想起一個問題:西北大學如何迎接新世紀?我校的每位同誌現在都在思考這個問題,並作出相應的回答。我在這篇小文中寫一點自己的看法,供參考。
一、機遇與挑戰並存
現在是辦學最好的時機。大家知道,從2000年起,我國將啟動開發大西北的偉大建設工程,除經濟建設外,還包含發展教育、培養人才、提高科技水平等內容。這是過去百年不遇的大事,現在成為我們在21世紀所麵臨的最重要的事。必須緊緊抓住這個機遇。
西大是陝西省的地方院校,我們有責任在開發大西北的事業中貢獻力量。直接參與大西北的開發,是21世紀給予西北大學的光榮任務。這是我們考慮西大發展的出發點。
機遇與挑戰並存。挑戰表現在兩個方麵,一個是全國高校,特別是重點大學,都在奮發前進,在深化教育改革,在教學和科研上、辦學經費等方麵有許多優長於西大的地方。再一個是我們陝西省有一些名校,他們將在各方麵向我們挑戰(這是兄弟學校間的競賽,是非常好的事情),我們應當勇敢地迎接各種挑戰。
接受挑戰,必須把我們放在一個恰當的位置上。我覺得,我們西大應當力爭在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中建設成為全國有特色的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如北大、清華,是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校。建設世界聞名的高校,國家也將給予較大的投資。至於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大學,國家並沒有明文規定是哪些學校。權衡自己學校的綜合力量,將奮鬥目標定在國內一流大學,我覺得比較恰當。這個想法我沒有和其他同誌商量,隻是我個人的意見;而我的這篇短文隻是個人的感受,不代表任何方麵。
二、精神凝聚力
一個人要做成一件事,要有精神動力。學校要辦好,最主要的是全校教職工同誌都有一股勁、一種蓬勃向上的團結精神。然而這些往往被人們所忽視。
一些兄弟學校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很多,但是最難學的是精神力。上個月底我去上海交通大學,仔細參觀了他們在閔北的校區,看了學生宿舍,和學生聊聊天,我深感在這裏有一股奮進的內在精神。又例如清華大學,現在洋溢著將清華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濃烈氣氛,有具體措施,有改革力度,因此教授和教員們都感到責任重大,工作的勁頭很大。
任何時候都不可以忘記:人的價值主要體現於人的精神,即人的理想和信念。物質的東西,即就是人們津津樂道的高科技產品,也是由人創造的。其中不僅有技術含量,而且有精神結晶。見物不見人,見技術不見人,見理工而不見人文,這是教育界長期存在的片麵看法,在新世紀肯定會徹底糾正。
將我們西大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大學,首先需要全校的精神凝聚力,學校領導教職員工的精神麵貌將起決定性的作用。在學校做黨政的負責工作,精神是否投入,是否有虛心學習的精神,是否有比清苦生活的心理狀態,是否有獻身於高等教育的願望,這些雖然是無形的,但它們會在一定條件下決定學校的整個麵貌。
這裏我想向校黨委提一個建議:學校領導幹部要有“壓力”,自覺地接受黨委、行政和教職工同誌的監督。這不能光憑嘴說,要有具體措施。請允許我提一個建議:我校校級幹部外出開會、考察、學習,返校後最好能寫出簡明扼要的彙報,說明在外學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哪些可以作為自己學校的參考等等。書麵彙報必須親自動手,交書記、校長參閱,並交各副書記、副校長,人手一份,然後存檔。
其次,校級領導幹部應將學習擺在重要的位置上。這也要有具體規定,我再建議一條:校黨委每學期可否召開一兩次學習彙報會?由校領導幹部講自己的學習心得,請學校知名教授和院係負責同誌參加,提出問題,加以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