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碩士生論文偏重於從讀書中遇到的問題出發加以解剖,加強做有真切心得的讀書筆記。不必強調創見。選題時宜選三個題目,相互比較,一起商量解決。

5.指導碩士生的老師到一定時候交換意見,最好采取讀書研討會的形式。

又及

張豈之

2006.4.20.

附:關於中華人文精神的25種名著(篇)

張豈之

我給讀者朋友提供一個書目,作大家選擇書籍時的參考。

1.《論語》。這是儒家創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論彙編,由其弟子或再傳弟子追記寫成。可讀當代學者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出版。

2.《墨子》。這是墨家學派的著作總集,全書71篇,現存53篇。可讀清代孫詒讓《墨子閑詁》,其中《天誌》、《兼愛》、《尚同》、《尚賢》諸篇可細讀。

3.《老子》。也稱《道德經》。相傳為春秋末期老聃著,一般認為編定於戰國時期,保留了老子本人的思想。可讀高亨《老子正詁》,古籍出版社1956年版;任繼愈《老子繹讀》,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版,可選讀其中若幹章。若想作深入研究,則需要看帛書《老子》。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甲、乙本,它們是《德經》在前,《道經》在後。

4.《莊子》。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著述總集。“內篇”為莊子所寫。“外篇”、“雜篇”為其後學所著。總共33篇。可讀郭慶藩《莊子集釋》、陳鼓應《莊子今譯今注》,中華書局版。其中《逍遙遊》、《齊物論》、《大宗師》、《知北遊》可細讀。

5.《孟子》。戰國中期孟軻及其弟子所作,或說是孟子弟子、再傳弟子記述。可讀楊伯峻《孟子譯注》,中華書局版。其中《梁惠王》上下篇、《公孫醜》上下篇、《滕文公》上下篇、《告子》上下篇、《盡心》上下篇可細讀。

6.《孫子兵法》13篇。可讀郭化若《孫子譯注》,其中《勢篇》、《虛實》、《謀攻》、《九變》可細讀。

7.《韓非子》。原名《韓子》。《漢書?藝文誌》著錄為55篇。大部分為韓非所著。可讀梁啟雄《韓子淺解》,中華書局版,其中《五蠹》、《顯學》、《解老》可細讀。

8.《荀子》。漢代稱《孫卿子》,西漢劉向看到過323篇,刪去重複的290篇,編定32篇。今本32篇,是經唐楊?重新編定的。32篇中大部分為戰國末期荀況所作。可讀當代學者梁啟雄《荀子簡釋》,中華書局出版。其中《勸學》、《王製》、《禮論》、《富國》、《天論》、《解蔽》、《正名》、《性惡》諸篇可細讀。

9.《易傳?係辭》。《易傳》是解說和發揮《易經》的著作。約在戰國末年成書,又稱《十翼》,或稱《易大傳》。其中《係辭》上下篇闡述了人們應順應時勢,自強不息的道理。可讀高亨《周易大傳今注》,齊魯書社出版。

10.《呂氏春秋》。亦稱《呂覽》,戰國末秦相呂不韋集合門客編著,被視為雜家的代表作。其中《重己》、《貴生》、《愛士》、《去宥》、《上農》諸篇可細讀。可讀當代學者許維?《呂氏春秋集釋》,中國書店版。

11.《史記?太史公自序》。司馬遷首敘先祖世係,於其父司馬談事跡敘述較詳,並錄引了司馬談《論六家之要旨》,次闡述《史記》寫作宗旨,末係《史記》130篇提要。

12.《論衡》。東漢時思想家王充所作,對經書和讖緯的“虛妄”提出批評。當代學者對此書的注釋,有黃暉的《論衡校釋》和劉盼遂的《論衡集解》,中華書局版。其中《自然》、《談天》、《實知》、《論死》、《訂鬼》諸篇可細讀。

13.《不真空論》、《物不遷論》與《神滅論》。此乃魏晉南北朝時期三篇名文。僧肇的《不真空論》和《物不遷論》是當時中國佛教所討論的重大理論問題的總結。《神滅論》是南朝齊梁時思想家範縝著,以問答形式闡述“形神相即”的無神論思想,反對佛教“形神相異”的理論。以上三篇可讀當代學者任繼愈《漢唐佛教思想論集》一書的附錄,人民出版社版。

14.《法寶壇經》。又稱《六祖壇經》,是禪宗的代表作,為六祖慧能的傳教記錄。可讀當代學者郭朋的《壇經校釋》,中華書局版。

15.《張載集》。北宋時期思想家張載的著作彙集為《張子全書》,中華書局改版名《張載集》。其中《正蒙》影響較大。

16.《朱子語類》。宋代理學家、學者朱熹的語錄彙編。他撰著宏富,有《四書集注》等。後人編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語類》,可選讀若幹條。

17.《傳習錄》。作者為明代思想家王守仁。其思想對明、清和近代都有影響。其著作後人編有《王文成公全書》,又稱《陽明全書》,38卷,可選讀《傳習錄》中的部分內容。

18.《明夷待訪錄》。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著,是中國古代一部有理論深度的抨擊君主專製製度的著作。可讀其中《原君》、《原臣》、《學校》篇。

19.《張子正蒙注》。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著。王夫之著作現存有70餘種,400餘卷,後人彙總為《船山遺書》。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湖南嶽麓書社出版《船山全書》。王夫之《張子正蒙注》,對張載思想的某些方麵有繼承也有發展。

20.《嚴複集》。嚴複為中國近代介紹西學的啟蒙思想家。此書由王?主編,中華書局1986年出版。全書五冊,分按語、詩文(上下)、書信、著譯、日記、附錄等部分。可選讀其中《論世變之亟》、《原強》、《救亡決論》、《辟韓》、《天演論?譯序》。

21.《康有為詩文選》。康有為是1898年戊戌變法的倡導者、近代最有影響的思想家之一。此書分別於1952年和1958年由北京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22.《梁啟超哲學論文選》。梁啟超是近代有影響的思想家和學者。此書1984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23.《仁學》。近代思想家譚嗣同著。1917年上海文明書店出版11卷《譚瀏陽全集》。1954年三聯書店出版了蔡尚思、方行主編的《譚嗣同全集》。1981年該書又出增訂本,分上下冊。《仁學》是譚嗣同的代表作,記述了中國實行變法的必要性及譚氏的哲學、政治思想。

24.《?書》。這是章炳麟的代表作之一,反映了章氏哲學思想和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見解。

25.《孫中山選集》。孫中山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孫中山選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中精選了孫中山的著作、論文、講演和函電。可選讀其中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