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資產管理: 新形勢下企業的省錢正道兒
新管理
作者:霍娜
蘋果與三星專利侵權糾紛案又一次展示了知識產權的價值。2012年12月21日在成都舉辦的“2012中國製造業信息化論壇”從當前國際貿易政策新動向和企業如何進行信息化布局兩個方麵切入,幫助地方製造企業了解知識產權保護政策在國際貿易中的最新形勢,避免因沒有透徹了解新政策而影響自己的業務發展;同時也倡導企業借助信息化手段加速革新商業模式,加強軟件資產管理,避免IT重複建設和低效投入,加速製造業信息化進程。
新法案與軟件正版化
在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副教授張廣良就“國際貿易中知識產權保護最新動向”做演講。他提出,中國作為製造大國,製造業涵蓋領域之廣,企業之多讓我們必須對國際貿易中法規的變化保持高度的靈敏,以減少因為缺乏相關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知識而帶來的貿易爭端。
2011年,《銷售產品——竊取或盜用信息技術法》(簡稱新《反不正當競爭新法案》)在美國華盛頓州和路易斯安娜州通過。根據該法案,隻要製造商出口到上述兩個州的產品在生產、經營、運輸、推廣等任一過程中使用了假冒盜版的IT產品,就有可能構成不正當競爭,從而受到起訴。該法案雖然隻在以上兩個州通過,但是已經得到了聯邦層麵的支持,那些沒有具體製定此法案的州或地區也有相應的法律條款管轄類似的行為。
由於該法案針對所有國家,擁有眾多製造企業的中國當重視並避免遭到起訴。本次美國法律的修改把視角放在了信息技術產品之上,是對全球製造業企業發出的一個信號:尊重信息技術知識產權,使用正版IT產品。
麵對新法案的這項突出變化,張廣良提出了具體的應對措施,包括提高知識產權和軟件正版化意識,使用合法軟件等IT產品;提高知識產權應用能力,做好軟件資產管理,以及提高應對知識產權國際糾紛的能力,妥善處理糾紛。
張廣良特別指出,企業應該避免使用盜版產品能夠節約成本這種“省錢”思維,而正確應對這一變化的方法就是對企業IT使用情況進行排查,確保所使用產品均合法,這樣既能避免糾紛,還可以反向使用此類新法案,對使用不規範軟件的競爭對手進行遏製,擴大自身市場份額和競爭實力。
加強軟件資產管理
微軟公司西區首席技術官施振綱在論壇上介紹,隨著製造業企業對生產效率提升的越來越重視,IT技術將能從中起到關鍵作用。而新法案的變化讓企業不得不思考如何排查自身的IT資產是否存在違規現象。就國內製造業而言,由於軟件產品種類繁多,購買年限跨度大,產品授權差異等往往造成企業軟件資產重複投資和利用率低下等情況。對此成都時代加華軟件技術有限公司企業事業部副總監吳燕分享了“部署軟件資產管理,推動製造業信息化”理念與經驗,列舉了軟件資產管理軟件在全球範圍內多家公司應用的案例。
軟件資產管理是對企業現有軟件資產、基礎架構、軟件流程實施的一個有效管理方法論和部署服務,它貫穿於整個企業軟件生命周期當中。很多公司在部署了軟件資產管理後節約了IT總預算,且購置成本和行政費用明顯降低,並有利於企業優化業務流程。
隨著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推進,軟件資產管理在企業中的價值日趨增加。長遠看來,軟件資產管理有諸多好處,包括提高軟件利用率,避免重複投資;優化企業業務流程、節約IT成本;方便企業對所有軟件資源的把握和管控,減少安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