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移動生態:下一輪整合或將到來(1 / 1)

移動生態:下一輪整合或將到來

見地

所有具有產業鏈控製能力的“玩家”,無論他是軟件出身,硬件出身,還是操作係統出身,其整合並打造垂直生態係統的嚐試都從未止步。

—— 本報記者 李奕

新年伊始,移動智能終端市場一片熱鬧景象。1月3日,基於Linux操作係統的Ubuntu宣布正式發布麵向智能手機市場的移動OS。幾乎同時,三星聯手英特爾將推出同樣基於Linux技術的自主移動操作係統Tizen,並在CES展上發布Tizen手機的消息也不脛而走。除去正在全力推廣中的微軟Windows Phone 8、早已占據市場統治地位的穀歌Android和蘋果iOS係統,RIM即將發布的黑莓10操作係統,移動OS市場狼煙四起。

與PC時代Windows一統桌麵端的局麵不同的是,移動時代的生態係統更加多元化。究其背後原因,可以將之歸結為蘋果的先入為主。準確地講,是適時出擊,蘋果在最合適的時間完成了移動終端的軟硬件垂直整合。喬布斯在完成PC時代未盡夢想的同時,也為整個行業樹立起一個前所未有的標杆,自成一派。然而,正是由於蘋果率先完成垂直整合,才進一步促進了移動終端市場百家爭鳴現象,這也是未來移動終端市場割據,生態係統壁壘進一步形成的重要原因。

這樣講未免有誇大蘋果在產業鏈中控製力的嫌疑。實際上,產業鏈另一端的ARM才是形成這種局麵的根本原因,其基因和商業模式決定了在後PC時代不會有第二個“Win-Tel”一統江湖。綜觀市場玩家們的種種舉動,其背後體現的更多是對於整個市場變化無窮 、雲詭波譎之勢的不安和焦慮。Android與iOS分庭抗禮,三星在終端市場對蘋果造成巨大威脅的同時不忘聯合英特爾開發自主移動操作係統,穀歌整合Android係統與自己開發硬件平台的腳步從未停止,而蘋果也在mini Pad成功之後傳出mini iPhone將麵世的消息。無論是從生態係統還是從硬件終端的創新上看,市場主導者的步調似乎正趨向一致:從小而專走向大而全。

從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為代表的移動終端生態格局中或許可以管中窺豹:所有具有產業鏈控製能力的玩家,無論他是軟件出身,硬件出身,還是操作係統出身,其整合並打造垂直生態係統的嚐試都從未止步。對於硬件廠商而言,終端創新何以為繼?對於軟件平台而言,市場究竟能容納幾家生態係統共存?

那麼,下一輪創新和競爭的焦點究竟何在?市場驅動型公司在發展期和成熟期能做的就是將所有的資源都針對產品進行重新配置,而技術驅動型企業在穩固現有市場份額的同時早已著眼於未來。三屏合一、智能汽車、iwatch、Google Glass等或許代表了未來移動生態係統垂直整合的方向。就像單反相機受限於鏡頭卡口一樣,一開始的入門機器也往往決定了以後燒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