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藍煙,是在2004年的中國同學錄古典詩詞論壇。那時的我偶然間對古典詩詞產生了濃厚興趣,四處遊蕩瀏覽各詩詞論壇,自己也信筆亂塗,頗為自得。在同學錄那裏,見到了令藍煙“名動江湖”的三首《鷓鴣天》:“笙歌莫為清秋起,離夢長因重嶺橫”——仿佛橫空出世,難以相信竟會出自於當代人之手,遂驚為天人——原來在這個時代,我們也可以寫出如此香生滿紙的詞句。從此便對藍煙的作品給予了極大關注。初時藍煙在論壇露麵並不多,逐漸便頻繁了,後來藍煙也做了論壇主編,大家在一起互相唱酬吟詩為樂。至2008年秋,論壇三十餘人共聚長沙,同覽嶽麓山,齊登杜甫閣,談詩論賦,不亦樂乎。歸後,藍煙更被推為此次瀟湘詩社社長,主持操勞,以致詩社蔚為大觀,收獲極豐,傳為美談。藍煙才情俊捷,“猜詩賭書、總為風雅群之冠,起社爭聯、每居龍虎榜之首”,不讓須眉,眾皆歎服。至2010端午詩詞峰會,藍煙更以全票進詞組十強,惜最終屈居第二,誠為憾事。然藍煙心事淡定,自不以為然。
藍煙的詩詞,蘊藉而清雅、委婉而流轉,乃詞家之本色。讀她的詩詞,感覺仿佛經曆了江南煙雨的迷濛氤氳,周身猶帶有幾許憂鬱、幾許迷離。藍煙工詞,長短皆宜,婉約朦朧,欲說還休,淡淡道來,卻又回味無窮,格近少遊。其詩作不多,近詞味,典雅纖巧,情思細膩。縱觀藍煙詩詞,辭雖清淺,意卻深婉,不用崛僻字,不涉晦澀典,不吊書袋子,不故作玄虛,譬如流水,清澈不滯,至柔至淨,而能幾於道,這是藍煙詩詞最大的特色,從集中所選作品皆能看出這一點。
與當代一些精研詩詞、抱負遠大、以詩詞為畢生追求的詩人不同,藍煙有著不同的詩詞觀,她以為寫詩詞“隻為了紀念走過的那些日子,記下平靜生活的一個片段一種心情”,故而,藍煙的作品多率意為之,因而也更見性情。比如集中便頗多賀壽、遊戲之作,如“嫁與青山何須勸,更不勞、司馬瑤琴挑”,“少陵遺我詩千首,我謝蒼穹酒一杯”,“天許清標未許群,故教寂寞到紅塵。賒將花氣熏霓袖,換取靈心點絳唇”,無不飽含厚意,深摯多情,卻又神采飛揚;而步韻、唱酬之作,則多佳於原作,令人玩味讚歎,如“碧水縈回,尋芳到,紫藤深處。誰家院,茗香初溢,青梅正煮”,“清樽裏,自有月三分,花千樹”,“我是寒塘寂寞蓮,寸心依舊係塵寰。為君著盡碧紗衫”,步韻無痕,而更見活色生香、搖曳多姿。由此可見,盡管是身邊的小事小感,隻要寫出自己的心,讓人有所感發、可以興,就是好作。
我們不得不承認,“詩言誌”的時代已經過去,詩詞也早已卸下了她艱巨的曆史使命。古時的詩人滿懷憂患,而當代的詩人則是孤獨寂寞的。試想,我們當中有誰會向親友驕傲的宣稱自己會寫古典詩詞?我們也許更擔心的是別人知道了會把自己當作笑話來看吧。然而我們生的何其逢時——這是一個互聯的時代。通過網絡,我們發現竟然還有如此廣闊的天空、竟有如此眾多的誌同道合的朋友。我們可以興高采烈的探討平仄格律,比較陶淵明與蘇東坡,爭論老幹體及試驗體,而不必擔心被當作異類。我們寫詩詞,是因為心有所感,種種情愫娓娓而道,表達抒發出來給可以欣賞懂得欣賞的人看,如果能夠得到一個會心的微笑甚至幾下真誠的喝彩與掌聲,進而增添生活的別樣美麗、點綴生命的燦爛、獲得心靈上的愉悅,豈不是最大的收獲。這應該就是藍煙所主張的“記錄自我”的深層次意味吧。感謝網絡,給了我們這樣的機會。
恭喜藍煙,她能夠小心而快樂地經營著自己心中的一片芳華之地。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應該有一方小小的、寧靜的天地,那是自己的武陵源。在那裏,思想自由安逸,意識悠閑舒暢,晴雲霽月,風露初新,吹花而嚼蕊,臥酒以眠雲,彩筆塗於素箋,冷鍵敲入清屏,心路曆程便一一展現——在這樣一個浮華喧囂的時代,我們讚許這樣的一方心靈天地,也期望每人都能心中長駐芳華。
是為序。
樂遊,2010年暑夏於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