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樂毅·田單(3 / 3)

有一個十分聰明的士兵,立即明白了田單想假借天神的意思,他走到田單身邊悄悄說:“我能做你的天神化身嗎?”說完忽然大步流星地向外邊走,田單故意大驚道:“天呀!這不就是我昨晚夢到的天神嗎?”

田單馬上給那位士兵換了衣冠,請他端坐中軍帳的主帥座位上。其他人一出去,那位士兵慌忙對田單說,小人確實什麼也不懂呀。田單告訴他:你什麼也不用說,一切都由我來處理。

田單以神師的名義下令全城:“從今天起,所有軍民吃飯前必須先到自己庭院拜祭祖先,這樣我們祖宗就會帶領陰兵幫助我們!”

按照命令,所有人吃飯前都在院子裏拋灑一點食物,圍城的燕軍忽然看到早晚都有無數飛鳥盤旋在即墨上空,就疑惑不解,當聽說有天神幫助即墨守軍後,士兵都失去了鬥誌。

田單又故意讓人傳出即墨城的小道消息:樂毅太仁慈了,所以我們才不怕他呢!即便被他抓到也沒什麼,他一定會放我們安全回來的。騎劫得到消息就把抓到的齊國人的鼻子割掉,即墨人看見後更堅定了以死守城的決心!

前兩個目的達到後,田單又讓細作放話:即墨人的祖墳都在城外,他們最擔心的就是燕國人挖他們的祖墳。騎劫就按照田單給他設計的方案行動了。當即墨軍民看到祖墳被挖,無不義憤填膺,每一個人都發誓要為祖宗報仇,情願為齊國獻出生命。

時機成熟了,田單派人來求見騎劫,說城裏沒糧食了,請求大將軍定個投降的日子。又派城裏有名的大戶富豪帶上黃金珠寶,乞求騎劫進城後一定保全他們家小。騎劫大喜,馬上給他們做了小旗幟,讓他們在燕軍進城時把旗子插在自己門口,這樣燕軍就不會騷擾他們了。眼看大功告成,騎劫更加高枕無憂了。

大約公元前279年,就在約定投降的前一天,田單讓軍民挖空了西麵城牆,把即墨城一千多頭牛全部集中到這裏,每頭牛身上都披上五彩斑斕的“衣服”,牛角上綁上了鋒利的尖刀,尾巴上拴上了浸上油脂的麻布,就像掃帚一樣托在地下。天一黑,就讓挑選出的五千名壯年人飽餐後準備出擊。然後把城牆挖開了幾十個大洞,點燃了牛尾的麻布,一千多頭牛就瘋狂地衝出即墨,直奔燕國軍營,五千壯士緊隨其後殺了過去。

騎劫毫無防範,朦朧中聽到隆隆的震動和驚天的喊殺聲,隻見無數怪獸頭頂利刃衝了過來,還真以為是神兵襲來,全軍頓時大亂,根本無法抵抗,騎劫也死在了亂軍之中。

燕國大軍就這樣徹底葬送了。

田單整頓人馬乘勝追擊,很快就恢複了齊國所有失地。大家見田單恢複了齊國,就聯名推舉他為齊王,田單堅決拒絕了。他迎來了閔王的兒子發章,立他為新的齊王,這就是齊襄王。齊襄王即位後感激田單使齊國亡而複存,就封田單為安平君,食邑一萬戶。

燕惠王見到這樣的結局,知道自己錯怪了樂毅,就派人去趙國請樂毅回來。樂毅沒有答應,燕惠王害怕他在趙國對燕國不利,就派人送信給樂毅,責備他留在趙國辜負了燕昭王對他的期待,而且自己剛繼位時雖然是聽信的讒言,但的確也是想讓樂毅回來休整,現在他留在趙國怎麼對得起昭王的知遇之恩呢?

樂毅於是給燕昭王回了一封信,這就是著名的《報燕惠王書》。在信中樂毅十分感念昭王對自己的信任,也明確說出自己不能像伍子胥那樣功成而不得善終;同時也發出了“君子絕交,不出惡聲;忠臣去國,不潔其名”的坦蕩心聲。於是燕惠王也拜樂毅為客卿,讓樂毅的兒子樂閑,繼承了樂毅昌國君的封號和食邑。樂毅並沒有因個人恩怨而幫助趙國圖謀燕國,而是同時擔任了趙國和燕國的客卿,往來於燕趙之間,後來死在了趙國。

幾十年後,漢高祖劉邦還找到樂毅的孫子,封他為華成君。

範雎,字叔,貧民出身,出生年代不詳,戰國後期魏國大梁(今開封)人。是戰國時期著名的雄辯之士,更是卓有成效的政治家,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紮實基礎,公元前255年去世。

範雎年輕時有“談天說地之才,安邦定國之誌”,而大梁又是各路豪傑聚集的地方之一。範雎想在朝廷謀個職務,可惜由於是貧寒子弟,根本就沒有機會。於是就投靠於中大夫須賈門下,成為須賈的助手之一。由於當年魏國曾參加樂毅的伐齊聯軍,齊王法章即位後,魏昭王怕齊國銜恨報仇,就和相國魏齊商定,派須賈出使齊國,一定要和齊國達成友好合約,須賈就帶上範雎到了鹹陽。

齊襄王在接見他們時,很不客氣地對須賈說:“當年我父親和你們魏國伐宋時,兩國關係是多麼的和諧。到了燕國要滅亡我們的時候,你們卻幫他們來對付我們,我的父親也因此而喪命。每當我想起這事,就有切膚之痛!今天你們卻跑來談什麼友好,寡人怎麼能信任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