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樂毅·田單(1 / 3)

樂毅自幼聰明好學,還很年輕時就有較高的名望。後來為了逃避趙國內亂,舉家遷往魏國,並擔任了大夫職務。約公元前311年,燕昭王繼位後發憤圖強,除了體恤百姓,和自己的臣民同甘共苦外,還十分尊重賢能的人才,諸侯國許多人都來投奔,其中就有流芳千古的樂毅。

原來樂毅到魏國後魏昭王並不重用,盡管讓他擔任了大夫,卻基本是賦閑在家。當他知道燕昭王禮賢下士,勵精圖治,將會有一番作為後,就來投奔了燕昭王。他聲明自己去魏國隻是為了避難,希望能為燕國效勞。通過考察和國事辯論,燕昭王很佩服他的才能,就拜他為亞卿(地位僅次於上卿,相當於副宰相)。

這時不可一世的齊國聯合楚國和魏國滅了宋國,殺了宋康王。然後齊閔王又盯上了周王朝,想滅周稱帝。相國孟嚐君一再規勸他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韙,去滅掉名存實亡的周朝而自己稱帝。應該先治理好國家,積蓄勢力和人望,等時機成熟再圖發展。此時驕橫的齊閔王根本聽不進去,他再次收了孟嚐君的相印。為了避禍,孟嚐君出逃魏國,投奔了魏公子無忌(信陵君)。沒有了孟嚐君等人的製約,齊閔王真有點恣意妄為了,他正式準備一統天下了。

而此時的燕國,經過燕昭王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國力已經恢複,到了燕昭王報仇的時機了。樂毅對昭王說:“齊國雖然現在國內危機四伏,但他們畢竟地廣人多,而且軍隊還有戰鬥力,現在單憑我們燕國的力量還不足以完全戰勝它。這些年來,齊國和諸侯都有矛盾,我們應該聯合其他國家,共同消滅他!”

“我們應該聯合哪些國家呢?”昭王問。

“當然首先是趙國。因為趙國和我們是近鄰,關係也不錯,而且他們對齊國也有仇恨。隻要趙國答應了,魏國和韓國也一定會和我們聯合。”於是燕昭王馬上派樂毅出使趙國。

在趙國,樂毅和秦國使者不期而遇,秦國使者急忙將燕國要聯合諸侯,去攻打齊國的情報報告了秦王。秦王正擔心諸侯歸順強大的齊國,所以馬上決定派兵參加聯軍攻打齊國。很快燕、趙、秦、魏、韓五國軍隊集結,燕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統率聯軍殺向齊國。

大約在公元前284年,齊閔王親自率領大軍在濟水(今山東濟南西北)和聯軍對峙。樂毅周密部署後身先士卒衝入敵陣,秦將白起、趙將廉頗等均奮勇向前,殺得齊軍大敗,齊國的主力軍隊喪失殆盡。齊閔王狼狽地逃回都城臨淄,慌忙派人向楚國求救,而且願意割讓土地給楚國。

濟水大戰勝利後,樂毅同意各國軍隊返回,自己率領燕國得勝之師直逼臨淄。一路上基本沒有遇到什麼抵抗,齊國各城都開門投降。齊閔王見大勢已去,連夜偷偷地從北門出逃,來到了領地僅剩下濮陽一座城池的衛國。衛君(衛國現在太小,所以自貶稱號為君)在城門迎接,而且還是向齊閔王稱臣,並把自己的正殿讓給齊閔王,一切供給盡量滿足,禮數也很周到。到了這種地步,齊閔王還要耍他的大國威儀,對待衛君十分傲慢,衛君手下臣子十分氣憤,當天晚上就派人把齊閔王他們帶來的東西搶掠一空。齊閔王得知後大怒,他要等衛君來朝見時給他個說法。第二天早上,不僅沒人來朝見,而且直到吃午飯時間,也沒有人來招呼他們。齊閔王這才害怕了,忍著饑餓悄悄地帶著夷維等幾個心腹,灰溜溜地跑了,其他大臣發覺不見了國王,也隻有四散而逃了。

齊閔王逃到了魯國關口,魯君派人迎接齊閔王,夷維傲慢地問道:“你們國君準備怎樣接待我們大王呢?”魯國官員說:我們國君一定像往常一樣,隆重地接待大王和各位大臣。夷維說:“回去告訴你們國君:天子巡狩,諸侯要讓出自己的宮殿,親自伺候!”魯國君臣聽到彙報大怒,拒絕他們進入魯國。

這一夥不知天高地厚的狂人來到鄒這樣的小國,還是提出了許多荒唐的條件,當然再次遭到拒絕。不得已又回到了還沒有被樂毅攻占的筥城。

樂毅攻下齊都臨淄,把齊國府庫財寶全部運往燕國,並專門把齊國三十多年前,從燕國劫掠的東西另外造冊運回。燕昭王大喜,親自來到濟水犒勞燕軍,封樂毅為昌國君,由他全權處理齊國的戰事。

就在燕軍進攻臨淄前,臨淄城達官貴人、豪門富戶紛紛逃離。田單此時也和家族其他成員逃到了安平(今山東壽光縣東南)。當時大車的車軸都要在兩頭露出很長一段,田單就把自己和族人的車軸外露的部分鋸掉,並在外麵包裹上一層鐵皮,引起大家嘲笑。沒想到燕軍很快打來了,大家都爭前恐後逃跑,車與車之間往往就因為軸太長而相互碰撞,甚至許多車子因此沒能逃出燕軍的追擊。田單的車子卻完全避免了這種麻煩,大家這才知道田單的先見之明。

短短六個月時間,燕軍就完全占領了齊國七十多座城池,樂毅通通把它們編入燕國郡縣。隻有筥和即墨兩個城池防守甚嚴,暫時還沒有攻下。樂毅就傳令大軍圍而不攻,在宣布廢除齊閔王的一切暴虐的政令和苛捐雜稅的同時,樂毅又親自為齊桓公和管仲修建廟宇,想以此來化解齊國老百姓對燕國的仇恨,慢慢地讓他們歸順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