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受你的指教,一定順應自然和民心。”
“用膠粘和的弓也會散開,無數細流到了大海自然融合。”
“我接受你的指教,一定親民愛民。”
“珍貴的裘皮大衣雖然破了,也不可以用狗皮來補。”
“我接受你的指教,相國的職責就是辨別百官優劣,一定選賢任能,不讓那些小人濫竽充數。”
“車輪不校正就不圓,琴弦不調整就不能彈奏。”
“我接受你的指教,一定修訂法令規章,以此來督責奸佞和失職者。”
鄒忌的態度依然十分謙恭,但他對淳於髡的每一句隱喻都回答得十分透徹。淳於髡十分滿意,他反複行禮後才帶著學生走了。
一出相府,學生就迫不及待地問:“老師你剛見到鄒忌時那麼傲慢,為什麼走的時候卻那麼恭敬呢?”
“我提的所有問題,相國都能隨口應對,而且都十分理解我的用意,回答得又是那麼貼切,真是相國的材料。老師我不如他,所以前倨而後恭。”那些周遊列國的遊說之士,聽到淳於髡的話後,再也沒有人敢來齊國了。
齊威王依靠鄒忌治理國家,很快朝野就有了新的氣象。齊威王按照鄒忌的建議,要考察地方大員的優劣,很快身邊就有許多人說阿邑(今山東東阿縣)大夫賢能,而貶損即墨(今山東即墨市)大夫。鄒忌又建議齊威王私下派出公正的官員,去兩個地方暗訪,結果和身邊的人說的剛好相反,於是下詔令兩個大夫回朝。
阿邑和即墨大夫回到臨淄後,齊威王馬上召集朝堂大會,文武百官齊集朝堂,齊威王要當眾賞優罰劣。他對即墨大夫說:“自從你到即墨任上以來,就不斷有人在寡人麵前說你壞話。但是寡人派人到即墨老百姓那裏了解情況,卻看到那兒的老百姓安居樂業,那兒的社會井然有序,官府也沒有什麼積壓的案件。由於有你的治理,我們齊國東方才得以安寧。正因為你盡職盡責廉潔奉公,沒有收買寡人身邊那些諂諛小人,所以才有那麼多的人對你不滿。為了表彰你的廉潔和勤政,從今天起增加你一萬戶的封地!”
然後齊威王轉向阿邑大夫嚴厲地說:“寡人已經十分清楚,你很會通關節拉關係!你在那兒真是一無是處!而你卻隻知道重金賄賂寡人身邊的人,再沒有你這樣厚顏無恥的人了!”
齊威王用大鼎烹殺了阿邑大夫,同時又將自己身邊那些收受賄賂、顛倒是非的下人烹殺了十多個,於是齊國朝野振奮,國威日盛。
在鄒忌的輔佐下,齊威王選賢任能,使各級官員都能勤奮盡忠。約公元前370年,在齊國很強盛的情況下,鄒忌又建議齊威王暫時去掉王號,以齊侯的名分去朝見了早已沒有諸侯朝覲的周烈王,使各諸侯國老百姓都認為齊威王是賢明的君主。
齊威王成就了霸業,非常感激鄒忌,就把下邳封給鄒忌,並且宣布:“是鄒忌成就了寡人的事業,所以寡人封鄒忌為成侯。”
蘇秦和張儀都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二人的出生年代不詳,大致活動在公元前300年前的戰國時代。一般認為,他們和著名軍事家孫臏、龐涓等都是鬼穀子的學生,他們雖然沒有在戰場上拚殺,但卻在戰國爭雄中縱橫捭闔,真正是“一怒而天下懼,安居而天下息”的風雲人物。
大約在公元前330多年前,蘇秦和張儀告別了老師鬼穀子,想在這紛亂的世上闖蕩出一條路來。然而當時他們都身無餘資,連周遊列國的基本條件也不具備。於是二人依依不舍地分手了,張儀前往自己的老家魏國,因為他本身是魏國貴族後裔,所以首先想到的自然是為魏國效勞。蘇秦自然也要先回洛陽老家。臨別時二人發誓無論誰有了前途,一定不會忘了同窗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