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果臣服趙氏,再去刺殺自己的主人,那不是忠義的行為。我現在漆身吞炭,為智氏報仇,就是要為天下做臣子的做個表率,也使那些懷著二心的人感到羞愧!”豫讓謝絕了朋友的策劃,毅然來到了晉陽。
一天趙襄子要親自視察剛剛竣工的一座橋梁,豫讓懷揣利刃假裝死人睡在橋下,想在趙襄子下橋視察時趁機行刺。
當趙襄子的車駕要到橋頭時,駕車的馬忽然嘶鳴不前。手下謀士說:“‘好馬是不會失誤它的主人的’,現在主公的馬忽然不願前進,橋下一定有問題。”
趙襄子立即命令搜查,手下回報橋下隻有一個死了的乞丐。趙襄子說:“橋剛剛修好,怎麼會有死人呢?一定又是豫讓。”
豫讓再次被抓住了。
趙襄子氣憤地責罵道:“我已經放過你了,你還要自投羅網,這次皇天也救不了你!”說罷下令立即將豫讓斬首。
豫讓突然呼天號地放聲大哭,悲痛得鮮血竟然同淚水一起流下。趙襄子的手下問他:“你既然反複行刺我們主公,就知道必死無疑,為什麼現在卻這麼害怕?”
“我怎麼會怕死呢!我感到絕望的是我死之後,再也沒有人為我的主公報仇了呀!”豫讓忍淚回答。
趙襄子聽到他的話把他叫過來責問道:“先生你以前曾經做過範氏和中行氏的家臣,他們被智氏滅亡了,你卻轉而又效忠智氏,為何不為範氏和中行氏報仇?現在智氏結怨天下,我替天行道滅了貪婪無道的智氏,而你卻頑固地要為他報仇,這究竟是什麼道理?”
“君臣之間要以恩義來衡量他們之間的關係!君待臣如手足,臣事君就如心腹;君待臣如犬馬,臣事君就如路人!中行氏和範氏對我不過是和普通兵卒一樣,我盡到一個走卒的義務就可以了。而智瑤一直對我‘解衣推食,以國士相待’,我當然應該以國士的風範回報他的恩德!”豫讓慷慨激昂地回答。
趙襄子無奈地說,既然這樣我也沒法再赦免你了,但我不忍心你被殺頭,你就用我的佩劍自刎吧。他解下佩劍遞給了豫讓。豫讓接過寶劍感慨地說:“作為智氏的忠臣,我用生命報答了我的主公;作為英明君主,您的確也成全了一個義士。我在死之前還是懇請您能脫下一件衣服,讓我用匕首刺一下,這樣我也就瞑目了。”
趙襄子答應了他的要求,豫讓在趙襄子的錦袍上連刺了三下,然後安然地伏劍自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