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98年,孫叔敖隻用了三十天時間,就率領楚軍在訴地(今河南正陽一帶)修建了城池,成為楚軍進軍中原的重要基地。次年又輔佐楚莊王在鄭國滎陽附近打敗了晉軍,結束了晉國的霸主曆史,確立了楚國中原盟主的地位。
孫叔敖在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的同時,鑒於楚國礦產和水資源豐富的有利條件,鼓勵百姓在農閑時期采礦和捕魚,很快地提高了百姓的收入。在他任令尹前,就在今河南商城境內親自主持修建了期思陂水利灌溉工程,形成了“水藤結瓜”式的排灌係統,為曆朝曆代所利用並擴充完善,至今依然發揮著重要的排灌功能。這是我國曆史記載最早的水利工程。他指揮修建的芍陂水利工程,今天仍然是淠史杭灌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以上兩個大規模的水利工程外,孫叔敖還在楚國修建了如今安徽的水門塘等水利工程,治理了沮水和雲夢澤等河流湖泊,不僅為當時的楚國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也為我們留下了無價的曆史財富。
孫叔敖一直拒絕楚莊王的封賞,做令尹多年,家裏卻絲毫沒有積蓄。約公元前593年春,孫叔敖病危。臨死前他給兒子孫安一封信,要他在自己死後呈給楚莊王,並叮嚀他道:“大王如果封你官爵,你一定不可接受。你不具備做官的能力,不要想在官場上去闖蕩。如果大王要封賞你大的食邑,你也一定要推辭;萬一推辭不掉,你就請求大王把寢邱封給你。那地方土地貧瘠,交通不便,根本就沒有人會去爭奪,也許還可以使子孫在那兒享福呢!”說完就永遠閉上了眼睛。
楚莊王看了孫叔敖給他的遺書,親自參加殮葬,並撫棺痛哭。孫叔敖在遺書中說:“我兒子孫安沒有什麼本事,不可以讓他做官;侄兒卻頗有才識,可以安排一個適當的職位。”關於國事他對楚莊王說:“晉國是幾十年的霸主,現在我們雖然打敗了他們,但陛下一定不能輕視。我們楚國連年戰爭,也應該以休兵安民為上!”
楚莊王封孫叔敖的侄兒為官,也要拜孫安為工正(負責管理各類工匠的官職),孫安遵照父親的囑托堅決推辭了,他依舊回家以耕種為生。
此後由於忙於政務,楚莊王竟然忘記了孫安。有一天楚莊王很喜愛的一個滑稽演員外出,正好遇見了砍柴回家的孫安。看到他生活得如此窘迫,回宮後就在和楚莊王遊戲的時候,穿上當時孫叔敖的官服,並模仿著孫叔敖的言行舉止,頓時勾起了楚莊王對孫叔敖的懷念,才知道一生清廉的孫叔敖死後家裏十分貧寒,就馬上召來孫安,要封給他一萬戶的食邑,孫安堅決推辭,他對楚莊王說:“陛下如果看在先父的功勞上一定要封賞微臣,那就請把寢邱封給我吧。”
“寢邱是十分貧窮的地方,我怎麼能夠讓你到那兒去呢?”楚莊王不解地問。
“這是先父交代的,除此之外臣不敢接受。”孫安如實地回答。於是楚莊王就將寢邱封給了孫安。後來果然因為寢邱偏僻貧窮,所以也一直沒有人打這塊地方的主意,而且也沒有戰亂的影響,就一直成了孫安他們子子孫孫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