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元咺·叔武·寧俞(2 / 2)

有大臣對他說:“成公既然懷疑大人,你幹脆辭職避嫌算了。”

“我如果現在辭職,那麼誰能在這艱難時刻幫助叔武穩定國家呢?殺了我的兒子是私人仇怨,是小事;而穩定國家卻是公義,是大事。因公廢私不是一個忠臣應該做的!”元咺的話使所有人為之感動。不僅如此,他還讓叔武馬上給晉文公上書,請求他盡快明確作出讓成公複位的決定,再加上陳穆公此時也替姬鄭向晉國請罪,晉文公終於正式通知姬鄭複位,並下令仍陳兵衛國的晉軍不予幹涉。

叔武一接到通知,馬上安排車駕去陳國迎接姬鄭。犬卻對姬鄭說:“叔武已經當上了國君,不僅百姓已經臣服,而且他還得到了諸侯盟會的認可,我們不能輕易相信他們!”於是就派寧俞回去考察究竟。

寧俞回到衛國,剛好遇到朝廷開會。隻見朝堂上高高的國君座位空著,叔武卻坐在國君座位的左麵,和大臣們商討國事。叔武一見寧俞,立即起身迎接,而且是以同事的禮儀相見。寧俞故意問道:“太叔(國君弟弟的尊稱)既然攝政,為什麼不坐在正位上呢?”

“那是我兄長的座位,我作為臣子怎麼敢有那種想法呢?”叔武誠惶誠恐地回答。寧俞也進一步堅定了對叔武和元咺的信任,於是共同約定了姬鄭回國的日子。寧俞為了穩定在朝官員的情緒,還代表姬鄭向大家宣布:成公回來後,對在朝的官員和陪同他避難的官員一視同仁。大家也很相信寧俞的人格,自然對他說的話毫不懷疑。

寧俞向姬鄭如實地彙報了叔武盼望他如期回國的真誠,姬鄭終於放心了。不料犬卻怕這樣的結局最終會使自己的謊言敗露,就私下對姬鄭說:“陛下你難道就不怕寧俞和他們裏應外合嗎?我看我們應該出其不意:立即回國,使他們措手不及!”姬鄭立即讓犬為前驅,車駕回國。

寧俞勸諫道:“主公,我已經和叔武他們約定了日期,現在我們這樣做,反而會使國人疑惑。”犬卻先聲奪人地說:“寧俞你不願主公早一點回去,究竟是何居心?”寧俞不敢再勸諫,他無奈地說:“主公既然這樣決定,還是讓我先回去曉諭臣民,使大家不要發生什麼誤會。”姬鄭答應讓他先行一步,並轉告朝歌百姓:“寡人隻是想早一天見到自己的臣民,所以決定提前回國。”

寧俞剛一出發,犬就攛掇姬鄭也立即啟程。寧俞到了朝歌城門,就對守將說:“成公提前回來了,你們注意迎接,我先去稟報太叔。”寧俞剛進城,犬也就到了。當寧俞進宮時,叔武正親自在指揮打掃宮廷,做迎接兄長的準備工作。聽說姬鄭後麵就到,竟然顧不得整理衣冠就急忙出迎,沒想到卻碰到了迎麵而來的犬!還沒來得及搭話,犬一箭就射穿了叔武的胸背,當即倒地身亡!原來犬怕他們兄弟見麵後會戳穿自己的謊言,於是憑著姬鄭對自己的言聽計從,竟然鋌而走險殺了叔武。寧俞眼見叔武死在了身邊,隻有撫屍痛哭而已。元咺得知消息,慌忙逃往晉國。

姬鄭知道真實情況後,一切都晚了。好在寧俞派人抓住了犬,姬鄭殺了犬,用國君的禮儀安葬了叔武,這才勉強平息了國人的怨恨。

元咺逃到晉國,向晉文公悲憤地哭訴了叔武的冤情和姬鄭的罪惡。晉國君臣無不為之落淚,當然晉國要出麵替叔武討個公道。於是布告諸侯於十月上旬在溫地(周朝地名,在今河南孟州附近)召開諸侯大會,大會的議程之一,就是要解決姬鄭的問題。

公元前633年十月上旬,諸侯齊集溫地,就連雄心勃勃的秦穆公也親自來參加了盟會,姬鄭當然不敢不來。但是他有自知之明,不僅不敢以諸侯的身份與會,而且還穿著囚服來向周襄王和晉文公請罪,寧俞始終寸步不離他的左右。在對質了叔武攝國和姬鄭恢複君位的詳情後,大家無不同情叔武。鑒於姬鄭也是堂堂諸侯,晉文公沒有殺他,而處死了所有隨從姬鄭到陳國的大臣,唯獨因為寧俞忠言勸諫姬鄭,所以才沒有被治罪。姬鄭被關押在周朝的監獄,寧俞還是晝夜陪伴著他。

後來在寧俞的苦心周旋下,姬鄭最終還是回到了衛國,並再次做了國君,元咺在姬鄭再次回來時被殺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