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營口墜龍事件(1 / 2)

營口墜龍事件

秘境尋蹤

1934年8月8日,在營口發現了一具與傳說中的龍極相似的骨骼,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這個神秘生物未死之前,當地的居民曾經兩次見到它,並與其有過長時間近距離的接觸。

在《營口市誌》第一卷中記述:(1934年)8月8日午後,遼河北岸東小街一農民在附近葦塘發現一巨型動物白骨,長約10米,頭部左右各有一角,長約1米餘,脊骨共29節。偽營口第六警察署將其運至西海關碼頭附近空地陳列數日,前去參觀的人絡繹不絕。

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回憶說,這個怪物曾經出現過兩次,第一次出現在距離入海口20公裏處。

當時,老百姓認為天降巨龍是吉祥之物,人們有的用葦席給怪獸搭涼棚,有的挑水往怪獸身上澆,為的是避免怪物身體發幹。據說,人們都非常積極,即便是平日裏比較懶惰的人也都紛紛去挑水、澆水。而在寺廟裏許多百姓、僧侶每天都要為其作法、超度,此舉一直持續到又一次的數日暴雨過後,這隻怪物神秘地消失了為止。然而,連續二十多天大雨後,這個怪物第二次又奇異地出現了,這次出現是在距遼河入海口10公裏處的蘆葦叢中,此時它已不是活物,而是一具奇臭難聞的屍骸。

當時,營口地區已經連續下了40多天的大雨,街路上全都是水,一些房屋因進水太多而倒塌。雨停後,隨著北風吹過,空氣中腥臊味很大,看管葦塘的一名盧姓工人順著怪味尋找,發現大片大片蘆葦倒伏,撥開後進去一看,嚇了一大跳:裏麵赫然躺著一個已經死去的龐大動物!該工人嚇得轉身就跑,回到家裏大病了一場。百姓們聽說之後,結伴前去觀看,並且報告給了當時的政府。當時西海關附近的一家防疫醫院人員穿著白大褂,給已經生蛆的動物屍體噴射了消毒水。“龍”骨被抬出來後,有人用4個船錨係上繩子將骸骨圍成一圈,供大家參觀。

孫正仁說,頭骨不是原來的龍型,就是挺長的,挺大的頭,兩個大角一米多長。“龍”趴在地上,身上彎彎曲曲的,能有十幾米這麼長。原營口市著名正骨醫生馬子臣(曾親眼見過“龍”骨)的兒子馬國祥記得父親曾對他說過,骸骨被發現時,肉還沒有完全腐爛,看上去特別像龍。

記者翻閱1934年8月12日《盛京時報》時驚奇地發現,此“龍”竟然有“爪”,而且還用“爪”挖了一個近17米長,6米多寬的土坑,說明“龍”曾經掙紮過。

關於此“龍”還有一些記載:該龍體氣參天,頭部左右各生三支甲,脊骨寬三寸餘,附於脊骨兩側為肋骨,每根約五六寸長,尾部為立板形白骨尾,全體共二十八段,每段約尺餘,全體共三丈餘。

這些特征也進一步驗證了是龍的看法。

據幾位老人講,當年有關方麵曾邀老漁民辨認,但沒一個人認識怪物屍體。人們議論紛紛,普遍認為是龍。

偽營口第六警察署組織人力,將其屍骨分解後運到南岸,在西海關前空場上按原狀擺放,供人參觀。

當時的《盛京時報》派人采訪,也稱之為“龍”“天降龍”“營川墜龍”“巨龍”等,同時還配以照片,圖文並茂。營口市民爭相觀看,附近城市專程來參觀者也絡繹不絕,往返營口的火車票因此緊張起來。後又有報道說,營口水產高級中學校漁撈科張老師判定“確係蛟類”。

當時的營口美大照相館和英明照相館洗印了大量“龍”骨展覽的照片,在二本町胡同附近沿街販賣,一些從外地來營口參觀“龍”骨的人,爭先恐後購買“龍”骨照片帶回去給家人欣賞。

李濱生:記得那一年我十歲。70年前,在西海關露天展覽圍的一圈是錨,舢板下固定船的錨用那個間斷著圍起一個圈,用繩子攔著,地下灑著白灰,因為人很多也擠不進去。隨著人流的移動才能到前邊看,人都有一個好奇心理去看,隻是傳說中有龍,實際生活中沒有見過的機會,都很好奇,去看。重點都看頭,它很長,有兩三丈長,十米左右,立著。脊梁骨朝上不像魚。奇怪的是頭上有角,任何水族沒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