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以南,溴水之邊,有山高而不險,靈氣聚而內斂,及是俊美。山上有修真門閥,喚“墨門”。
大約在八千多年以前,創派祖師墨翟本為遊俠,愛遊閱四方。偶得一仙人指點,修得一身道行,遂於狐殆山上修宗建派,為墨門。
當是時,修真之風尚不如如今繁盛,但曆經數代人經營,墨門一係竟成為正道中最強大的五個門派之一。
這正道修真門閥何其多,能成為五大正道支柱之一,可謂風光無限,也算光耀門楣了。
隻是在距今一千年前,墨門最為鼎盛之時,門主飛羽道法超卓不凡,乃當世不出世的奇才。門下廣招門徒,雖說一直都是五大門派各擎一足,但在飛羽引領下,墨門已隱隱有成為五大門派之首的趨勢。
但一場醞釀許久的大戰,在此刻爆發。妖魔二族聯手入侵中原,人魔妖三族之戰,人類以一己之力抵抗住妖魔兩界的聯手。
故事的最後,說人類將妖魔二族打敗並趕出中原,倒不如說是兩敗俱傷。
太虛、神農穀、落星殿、墨門、玄音寺,這五個正道最強大的門閥,死傷慘重。而一些小門閥甚至被連根拔起,從此除名。
當時妖魔兩道由赦生統領,這赦生也是魔道千年一遇的奇才,短短百年時間,他所統領的七煞殿已經降服魔道,又十年,妖道眾妖俯首稱臣。正是在他帶領下,才發起與正道的大戰。
大戰初,墨門飛羽不知所蹤。人魔妖大戰的第二十六個夜晚。妖魔二道占領上風。此刻哪還能分出誰正誰邪,皆如地獄惡鬼般,全身上下除了鮮血,便是掛在鎧甲上麵零碎的人肉,二十幾天的殺戮,似乎連蒼穹都被恐怖血腥染紅了。
在赦生帶領下,妖魔兩道之人卻士氣如虹,正道之人則慢慢被推向地獄邊沿。
終於,此刻,眾人看天邊,半邊天都被金光所染,金光中有一人,正是墨門門主飛羽,他在金光包裹下,在正道之人絕望之際,出現了。
飛羽與赦生大戰兩天兩夜,砍下赦生的人頭,大戰終於結束。當時正道之人皆以墨門馬首是瞻。
可,飛羽在回到門派的第五天,傷重仙逝。門派上下一片哀嚎,本以為陣痛過後是崛起,卻不想是永無止境的沉淪,延續至今。
已經過去一千年了,上天似乎還沒玩夠這個傷痕累累的門派,門下弟子再無人光複當年豪門麵目,來拜師修真之人也越來越少,五大派的地位,也被勢頭頗強的邢雷宗取而代之。再到墨門二字淪落成一個隻有在各門派師父責罵弟子不爭氣時候才會出現的反麵教材,其中緣由故事,引人唏噓。
狐殆山
狐殆山,不知是不是因為山中多野狐而得名,隻是真相到底為何,可能是年代過於久遠,叫得順口,也沒人去真究它。在朗朗群山中顯得特別雄偉壯觀,山上的風景也是極美的了,四季常綠,山頂處雲霧繚繞,又不時有祥鶴遨遊,幾如仙家美境,讓人望之而心生讚歎。可千年前墨門突逢巨變,墨門被除名出五大門閥,狐殆山也難再有當日輝煌,隻是因著風景秀麗而得到當地百姓知晰。此地遠離了中原繁榮興盛,正因為這樣,才隱隱有脫塵出世之感。
或許在山下遇到一兩過往的樵夫,聽到問起山上有無修真門派,他們會告訴你“哦,那個,那個墨門阿。”僅此而已。
狐殆山主峰,山頂長年霧煙迷繞,山前是巨大高聳,直穿雲巔的巨大石碑,直上雲巔。那材質似玉似石,上刻“墨門”二字,看那兩字蒼勁雄厚,遊雲驚龍,股正氣凜然,大有豪門之風。有小半截竟被雲霧迷繞而不得見。也不知道墨門前輩花費多少心力才將這般石碑安放於此。
過了石碑,沿梯級上去走一小段路,就是墨門所在。
墨門人數最多時候,門下弟子五千,故墨門修建了許多樓宇大殿,占地極廣。又因為墨門極其精於建築鑄造,建築之精妙絕倫被修真之人讚為仙境。
清晨,熙和的光輝降臨人間,攀過狐殆山的千丘萬壑,擊散了籠罩在墨門的濃濃霧迷,仿佛,比世間最絕倫的道法神通都要威力巨大。門內鍾鼓三響,震得山林欲動,眾鳥齊飛。
老祖宗留下來的樓宇大殿,連綿至後山,隻是現在已然荒廢,到處長滿了野草,殘垣敗瓦,盡在眼中。
進了墨門往西邊走,穿過迎道柳,進入小院,便是弟子居所,房間整齊,分作兩排而對,中間種有一排柳樹,看上起甚是別致優雅,那房間數目,大概有四十來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