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不管我們接受的是何種思想理論,毋庸置疑的是,在我們活著的時候,大腦是我們思想的工具和載體。這是我們對大腦的物質認識。大腦就像是一種奇妙的樂器,用其數百萬的鍵奏出不計其數的動人音符。
7.我們降臨到這個世界,帶著各自不同的喜好、性情和癖性,我們可以將其歸因於遺傳因素,或者可以解釋為這些都是先於肉體存在的靈魂中固有的東西,肉體誕生以後,性情癖性便隨靈魂而至。
8.相比較而言,大腦中的某些鍵可以更敏感地回應我們的觸擊。微風輕拂過琴弦,一些音符即刻彈跳而出,而其他的一些音符則難被奏響。但如果我們內心強行克製,不讓心中的那些敏感的琴弦輕易振動發音,那麼這些琴弦將變得越來越遲鈍,不再隨風而鳴。
9.另一方麵,要是我們願意將注意力轉移到之前甚至連一個音符都發不清楚的琴弦上,我們會立刻將它們井然有序地重新排列整頓。如獲新生的琴弦即刻便能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這些音符響徹雲霄,頓時會令其他的音符黯然失色。
10.大腦中有數百萬閑置著的細胞亟待我們去開發和利用。我們所啟用的隻是很小很小一部分的腦細胞,其中有一些由於被過度使用而死亡。我們何不讓這些使用著的細胞稍作休息,而啟用那些閑置的細胞呢?
11.對於那些不了解真實情況的人來說,大腦可以被訓練和培養的潛力是難以置信的。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人為地取舍、熏陶和改造精神狀態。人們為什麼會濫發脾氣和隨心所欲地發泄不良情緒?答案就在自己手裏。
12.我們重複的思維、感覺和行為等會形成慣性。我們每個人自出生以來就有某一方麵的傾向,也可能受他人影響養成某些偏好。比如我們周邊的例子、書上的啟發、老師的忠告等。我們有一籮筐的思想習慣,每當沉溺於不快的想法或習慣時,我們便會輕易地隨著慣性重複這種不愉快的行徑。
13.精神科學家的習慣是把稱心如意的想法或思想態度稱之為“積極”,把令人不快的想法稱之為“消極”。這不難理解。大腦會本能地為持有者辨別事物的好壞,而且會為美好的思想掃清道路,最大限度地屏蔽障礙,令其一路暢通,如入無人之地。
14.積極的思想與消極的思想所受的待遇不可同日而語。一個積極的想法可以以一敵三,消除諸多消極的想法。戰勝討厭的或消極的想法和感覺,其不二途徑是釀造積極的想法。積極的思想猶如無敵的參天大樹,它會不斷地汲取消極思想賴以生存、不可或缺的養分,最終令其枯竭死亡。
15.當然,消極思想可能一開始就占據強勢地位,畢竟這是決定其生死的較量。但隻要給予積極思想生存發展的空間,那麼消極思想就如一句經久不衰的諺語所說的那樣——“死亡在望”了。起初,消極思想總是給人設置障礙,令人不快,當我們調整好心態輕裝上陣並決定將其斬草除根時,消極思想必將無處遁形。
16.與其他任何生命形式一樣,腦細胞不喜歡被閑置在倉庫裏,他們持續不斷地反抗掙紮,尋求出路,直至精殫力竭,再也無力反抗。我們最好的做法是盡可能少地關注思想的種子,而盡可能多花一些時間去照料心靈花園裏美麗的新生植物,給他們施肥澆水,除草去蟲。
17.舉個例子,你容易對人產生憎恨情緒,最好的改善方法是在心中培養愛別人的感覺。盡可能地把愛放在心裏,並把愛付諸行動。在心中熏陶善念,碰到熟人也好,素未謀麵的陌生人也好,以悲天憫人的善心去對待他們。這麼做剛開始時可能會出師不利,但不用擔心,循序漸進地,憎恨最終將是愛心的彀中之物,很快憎恨就會如敗軍之將,消失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