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茶會
是一種簡便的招待形式。顧名思義,是請客人品茶。因此,對茶葉、茶具的選擇要有所講究,或具有地方特色。茶具一般用陶瓷器皿,不用玻璃杯,也不用熱水瓶代替茶壺。茶葉,外國人習慣用紅茶;另外略備點心和地方風味小吃。也有不用茶而用咖啡的,其組織安排與茶會相同。
宴請采取何種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地的習慣。一般來說,正式、規格高、人數少的以宴會為宜,人數多則以冷餐或酒會更為合適,婦女界活動多用茶會。
I三)宴請時間和邀請方式
宴請時間以對主客雙方都合適為宜。確定宴會時間應同來訪者商定,注意避開對方的重大節日、有主要活動或有禁忌的日子和時間。小型宴請應首先征詢主賓意見,主賓同意後,時間即被認為最後確定,可以按此約請其他客人。
各種宴請活動,一般均應發出請柬,這既是表示禮貌,也是對客人起提醒、備忘的作用。便宴可發請柬,也可不發,一般基層單位宴請客人較少,多數不發請柬,可當麵口頭邀請,也可用電話聯係。請柬內容包括宴會形式、舉行時間及地點、主人姓名(如以單位名義邀請,則用單位名稱)。正式宴會最好能在發請柬之前排好座次,並在信封下角注上席次。請柬發出後,應及時落實出席情況,準確記載,以便按出席人數做好各項準備。
(四)宴請布置
1.訂菜單
宴請的酒菜根據活動形式和規格,在規定的預算標準內安排。選菜不應以主人的好惡為準,主要考慮主賓的喜好與禁忌。無論采用哪種宴請形式,事先均應開列菜單,征得主管負責人同意。
2.席位安排
正式宴會一般均排席位,也可隻排部分客人席位,其他人隻排桌次或自由入座。無論采用哪種作法,都要在入席前通知到每一個出席者,使大家心中有數。一般桌次高低以離主桌位置遠近而定。禮賓次序是排席位的主要依據。在排席位之前,要把經落實出席的主、賓雙方出席名單分別按次序排列出來。除了禮賓順序之外,在具體安排席位時,還需考慮其他一些因素,如雙方身分大體相同的,盡量安排在同桌。席位安排好後,要寫座位卡(一般大型對外餐廳都印製有座位卡供用)。便宴、家宴可以不放座位卡,但主人對客人的座位也要有大致安排。
(五)宴請程序
宴請時,主人應在門口迎候客人,主要陪同人員同主人排成一行迎接客人(通常稱為迎賓線)。迎賓線排列順序,主人在前,其餘陪同人員按職務高低排列。迎賓線應保持到客人進門存衣之後進入休息廳之前。主人及陪同人員同客人握手後,由工作人員將客人引進休息廳。如無休息廳,則直接進入宴會廳,但不入座。休息廳內應有相應身分的人員照料客人,由招待員送飲料。主人陪同主賓進入宴會廳,全體客人就座,宴會即開始。宴會講話時間,一般安排在熱菜之後、甜食之前,主人先講話,接著客人講話;也可一入席就講話。吃完水果,主人送至門口,宴會即宣告結束。家宴、便宴,比較隨便,可視情況靈活安排。宴會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以一個半小時為宜。席間不宜多勸酒,以喝好為度,一般可掌握在酒量的三分之一。
工作人員應提前到場檢查宴會準備,並事先將座位卡片擺上,座位卡置於酒杯前或平擺於餐具上方,勿置於餐盤內。如有講話,要落實講稿。通常雙方事先交換講話稿,舉辦宴會的一方先提供。代表團訪問,歡迎宴會東道主先提供;答謝宴會則由代表團先提供。
二、參觀遊覽
邀請客人參觀遊覽,既是對外宣傳的一個極好時機,而且也是接待來訪日程中的一項活動內容。
(一)安排
1.確定項目。一般友好訪問,要根據來賓的性質、特點和要求,有針對性地安排參觀遊覽項目。活動日程應先同主陪人員交換意見,然後再同來賓商談。對來賓提出的合理要求,隻要條件允許,應盡可能予以滿足;如不能滿足,要向來賓做好解釋。要根據客人提出的要求、來訪日程、路途遠近及當地的實際可能等情況,商定參觀項目。
2.安排布置。項目確定之後,應作出詳細計劃,包括先看什麼後看什麼,中間是否休息;參觀前有無介紹,參觀後是否座談;各參觀點之間的距離是徒步還是乘車,等等。這些情況確定後,應向有關接待單位交代清楚,並通知全體接待人員。行車路線,應根據參觀點選擇最佳路線,並可考慮行車途中遊覽內容。如果是跨區遊覽,還應事前將參觀遊覽計劃、行車路線通報有關部門,這樣可以取得當地的協助,參觀過程中發現問題也易於妥善處理。
(二)參觀
1.陪同導遊。按照社交禮節,來賓前往參觀時,一般都應有身分相同的人員陪同。若有身分較高的主人陪同,宜提前通知對方。接待單位要有相應的人員出麵,井根據情況安排解說員或導遊人員。為了保證參觀現場有良好的秩序,陪同、導遊人員不可太多,更不要層層加入。參觀生產建設單位,在場的生產人員可以照常生產。生產人員或工作人員遇客人問話,要有禮貌地回答。
2.介紹情況。在參觀遊覽前,應通知接待單位準備好需要介紹的材料。介紹情況應實事求是,數字要確切。為了節省時間,可事先準備書麵材料。大型場合,還應事前審查講話稿,並對客人可能提出的問題有所準備。有些需要廣為宣傳或推銷的產品,應有圖文並茂的介紹材料,由來賓自取。對外不宜用“彙報”、“請示”、“指示”、“檢查工作”等詞語。
接待參觀遊覽,涉及麵廣,要求較高。作為文秘人員,不僅對本單位的情況要了如指掌,同時對本地的人文地理也要通曉。
總之,隻有具備廣博的知識和多方麵的能力,才能在接待工作中出色地完成每一項工作。5接打電話
電話是傳遞音頻信息的主要通信工具,也是文秘人員的重要辦公手段,有時一半以上的公務是通過電話進行的。正確地使用電話有助於充分發揮辦事功能,迅速地收集、傳遞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並可創造友好氣氛,使人留下對本單位的良好印象。
一、主動打出的電話
(一)打電話四要素
一是明確電話打給何地區、何部門、何人,以便從電話簿或電話目錄上查找正確的電話號碼。
二是對電話內容要有腹稿,重要電話還要有書麵文稿,以免拿起話筒語言羅嗦、詞不達意,甚至信口開河。
三是接通電話後,問明對方單位、姓名、職務並主動通報自己的單位、姓名。
四是授完正式內容,應向接話人詢問聽清楚沒有,重要的電話,尤其是較長的重要電話,還可以讓對方複述一遍。
(二)不同類型電話的不同打法
一是給上級領導打電話,不要趾高氣揚,也不可過分拘謹。說話要簡煉,不要過多重複,但有疑問的地方,也要詢問清楚。如果是請示、彙報問題,就開門見山地說出是請示、彙報什麼事情,抓住中心,有條有理。
二是給下級打電話,態度要謙和,不要盛氣淩人、擺架子。通話要簡明、扼要、口語化,一些同音字、冷僻字,要加以複述並解釋。通話完畢,不要忘了記下受話人的姓名。如果一次通話的單位較多’,應打完一個,作一個記號,以免漏打或重複。正式的電話通知,要登記在電話通知記錄本上。二、接聽打進的電話
(一)及時接電話
(1)文秘人員應養成電話鈴聲一響就接電活,並主動自報塚門(單位、本人職務或姓名)的習慣,而改變先查問對方的舊習這可以節省彼此的通話時間。
(2)接聽電話要在手邊隨時準備筆和記錄本,以免臨時去找,接長途電話時尤應如此。重要的電話應記下對方單位、姓名、聯係事項、要求,尤須注意人名、地名、時間、事情關鍵等因素。
(3)如果是代接電話,要請對方稍候,不能讓對方久等。如果來電話要找的人不在時,問清是否需要代為轉告。
(二)特殊電話的處理
(1)要求找本單位領導的電話,首先要問清對方的單位、姓名及身分,然後馬上與領導聯係。如果要找的領導不在,或是不需要與對方直接對話,要向對方婉轉講清理由,注意不要傷感情。
(2)對打聽某些事情的電話,要態度和藹,有禮貌地給予熱情接待。事情清楚而又可以回答的,可適當回答;對事情不了解或不宜回答的,應明確而禮貌地予以回避,切不要隨便回答。
(3)群眾上訪電話,一般可視情況作如下處理:一是耐心地告訴其上訪的辦法;二是來電純屬反映情況,要認真聽、仔細記,事後及時向領導轉告;三是來電者執意點名要領導聽電話,並說出原委,如果認為其言之有理,應馬上請示領導,如領導認可,那就讓他們直接通話。
(4)對告急電話,如報告某單位發生重大事故,或反映群眾中發生激烈的矛盾衝突,或某人揚言要行凶或自殺等,一定要冷靜、細心地接聽,以便及時鑒別真偽,並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弄清發生了什麼事情以及發生的地點、嚴重程度等,如確實情況緊急,自己能夠決定的,應馬上提出幾條防範措施或解決意見;如不能決定的,通話完畢後,應放下手中一切工作,迅速向領導或有關部門彙報,並協助他們果斷地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