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 信息工作(2 / 3)

2.通過公文書刊收集信息

這就是從上級來文、下級請示、報告以及各種內參、簡報、快報等公文材料中獲得信息;此外,就是從各種公開的或內部的書報雜誌中獲取信息。總之,文秘人員要十分熟悉近期內上級重要文件精神,注意黨報、黨刊所登載的動態性、指導性的文章,真正成為領導的“耳目”。

3.通過調查訪問收集信息

這是有目的、有重點、主動收集信息的重要方法,常常以此彌補其他信息渠道的不足。這種收集信息的方法一般是根據領導意圖和工作需要,主動向下級單位或有關部門去收集信息,可以派人下去調查訪問、召開座談會,也可以請下麵有關人員上來彙報,或用電話向有關部門谘詢等方式。

4.通過會議,信訪收集信息

會議是交流、傳播信息的重要途徑,所以文秘人員應注意從各類會議中獲取信息二至於人民群眾的來信來訪中則會有大量的社會信息,如果把這些信息集中起來加以分析,可以發現某些共同性或先兆性信忌。

總的來說,文秘人員收集信息的途徑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要做好這一.環節的工作要求具有敏銳的政治頭腦、深入的工作作風和較強的信息觀念。在收集信息的過程中,文秘人員要注意將信息網絡輸入的麵上的信息和調查獲得的點上的信息結合起來,力爭得到完整的信息二、信息的加工

信息加工是信息處理程序的核心環節,它是指運用科學的方法,對收集的原始信息進行篩選、綜合、歸類、排序,使之係統化和條理化的過程。

(一)信息的篩選

信息篩選,是對收集來的大量繁雜的信息通過鑒別和選擇,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剔除無用和失真的信息,提取有效的真實的信息。篩選工作做得好與壞、粗與細,對於推動其他信息工作環節有效運行,對於提高信息的層次、質量、效益起著關鍵的作用。如果忽視信息的篩選,任憑緩急交錯、真偽相雜的信息泛濫,不僅無助於輔助決策,甚至會使領導決策出現失誤。

文秘人員要做好信息篩選工作,首先,要掌握篩選的標準,這就是:(l)注意選擇對本單位的現實工作有指導意義、與本單位當前的中心工作密切相關的信息;(2)注意選擇帶有傾向性、苗頭性、動向性或突發性的重要信息;(3)注意選擇在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經驗、新見解、新建議的信息。其次,文秘人員要有敏銳的鑒別、判斷能力,善於從大量的信息中識別信息的真偽,判定信息價值的大小,把握信息的“鮮度”,即掌握妤信息的真實性、價值性和時效性。

(二)信息的加工

文秘人員對篩選後的信息應進行初步加工,形成初級信息或基礎性信息。信息的初步加工,主要有:

(1)文字加工,用明快簡潔的語言概括原始信息材料的實質性內容,剔除冗長的沒有實際意義的東西,提高信息的利用價值;

(2)信息提要,將大量紛繁的信息材料提煉出若幹條重要信息,摘出要點,一方麵供綜合處理和深度加工選用;另一方麵以各種形式迅速報送領導,使領導及時得到最新信息;

(3)信息分類,按不同的內容、性質和作用,根據一定的規範要求,對信息進行分類,使之係統化、條理化,便於檢索。

(三)信息的綜合

經過初步加工所形成的信息,還不能成為決策的依據,在此基礎之上,還需要進一步對信息資料加以綜合處理,即從總體上進行係統分析、判斷和歸納整理,進行綜合研究,提出比較係統、比較深刻的意見和建議,形成切合領導決策需要的、有深度的高層次信息。信息的綜合處理是一項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它要求文秘人員不僅要有較高的理論修養,還必須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善於運用科學的邏輯方法,對信息資料進行辯證的分析,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基礎上,進一步“由此及彼,由表及裏”,揭示出事物的普遍聯係和內在本質。

信息的綜合要以分析為基礎,沒有分析就沒有綜合,隻有對大量紛繁零碎的信息資料,進行周密的分析和分類整理,才可能適時作出綜合的思考,了解事物的整體,掌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形成比較有份量的綜合材料。在綜合分析中,要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要善於分清小物的主流和支流,決不能把支流的東西當成主流的.東西,也不能把主流的東西說成是支流的東西;

第二,要善於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結合起來。任何事物都有數量和質量兩種定性,是質與量的統一體,我們既要弄清事物“是什麼”的問題,也要弄清事物“有多少”的問題。隻有這樣,才能把握事物的“度”,保證對事物判斷的準確性和精確性;

第三,要善於把握重點與一般的關係。信息的綜合,必須集中力量抓住主要矛盾,突出把握信息材料最重要、最典型、最新鮮的內容。與此同時,對其他信息材料也不能忽略,要反映事物的全貌,做到突出重點,統攬全局。

3信息的傳遞和利用一、信息的傳遞

信息的傳遞是指把篩選和加工後的信息,通過各種傳播途徑提供給接受者和使用者。可傳遞性是信息的重要特征之一,隻有經過傳遞,信息才能達到指定目標,從而實現其價值,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所以,傳遞是信息工作的銜接手段,它使信息的收集、整理成為有效的勞動。信息傳遞的速度越快,範圍越廣,信息的利用就越迅速廣泛,信息共享的意義就越大。

(一)信息的傳遞途徑

(1)單通道傳遞,即信息從信息源發出後沿著單一通道,傳給信息接受者。如基層根據上級要求,自下而上地把信息送給上級;上級根據某種需要,把信息自上而下地傳給下級。省與市、縣、鄉鎮之間的信息傳遞大都通過這一途徑來進行。有的信息隻同某業務部門有關,隻傳給該部門,也屬單通道傳遞

(2)多通道傳遞,即信息從信息源發出後,沿著兩種以上的通道傳遞給信息接受者。如省政府信息樞紐機關的信息,可向上傳遞到國務院,橫向傳遞給省政府各部門,向下傳到市、縣、鄉鎮。

在信息傳遞中,要注意合理分流,所謂合理分流,指將各方彙集的信息,經綜合和科學分類後合理投送,從而更適合接受者利用。

(二)信息的傳遞方式

目前,信息的傳遞方式主要有口頭傳遞、文書傳遞和電訊傳遞三種:

(1)口頭傳遞是一種直接而簡便的信息傳遞方式,由於信息發出者與信息接收者距離近,信息內容相對來說比較簡單,沒有必要采取文書傳遞或電訊傳遞方式,它多用於組織內部傳遞信息,具體形式有彙報式、傳達式和開會式三種。這種傳遞方式速度快,但對信息接收者來說,信息較難儲存。

(2)文書傳遞是傳統的信息傳遞方式,至今仍然是傳遞信息的主要手段,。這種方式既可以避免信息失真,又可以遠距離多次傳遞,還便於利用和存儲。文書傳遞的具體途徑有普通郵寄、特快專遞、機要通信等等。

(3)電訊傳遞就是以電為媒介的傳遞方式,信息通過電報、電話、廣播、電視、傳真、計算機通信網絡和通信衛星快速地傳遞到世界各地。它是科學技術進步的產物,是目前最先進的傳遞手段,正在越來越廣泛地運用於各個領域,在信息傳遞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三)信息傳遞的要求

1.迅速。信息對於領導或領導機關是否有用,除了信息本身的質量外,還取決於信息傳遞的速度,因此,要盡量簡化周轉層次、審批手續,爭取運用直達.先進的通迅手段、以提高信宴.的時效性。

2.準確。指信息在傳遞過程中不能失真。信息傳遞本身具有客觀可靠性,即不受傳遞者的主觀隨意性的影響。但信息傳遞又是由人來操縱的,傳遞什麼,不傳遞什麼,受人的主觀因素決定。因此,稍有不慎,就會導致傳遞過程失誤。減少傳遞層次,開辟多種傳遞渠道,是保證信息準確性的重要措施。

3.保密。領導機關發出的信息不少具有機密性,而現代化的信息傳遞手段往往增加了保密的難度。因此,重要的機密信息,應按規定通過機密的通道傳遞,並盡量縮小傳遞範圍。二、信息的利用

文秘人員收集、加工、傳遞信息都是為了有效地利用信息,更好地為領導的科學決策和科學管理服務。文秘人員利用信息不能僅僅是谘詢問答式的被動的利用,應該是化被動為主動,配合領導決策需要,主動提供信息資料、數據例證等。隻有這樣利用信息,才有較強的針對性、目的性,能較好地發揮參謀助手作用。目前信息利用的途徑主要有:

第一,通過內部刊物報送信息,即把每天收集到的信息加以初步處理,以“簡報”、“快報”、“快訊”等形式直送領導參閱或張貼出來讓員工閱讀,使領導和員工及時了解最新的情況和動態;

第二,通過會議傳播信息,如召開“新聞發布會”、“信息交流會”、“用戶座談會”等等,及時將信息廣為傳播;

第三,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媒介向社會各界擴散信息,通過信息的傳播,影響輿論、塑造形象。

第四,通過各種渠道交流信息,加強縱向和橫向的情況溝通,開發信息資源,使信息真正成為社會資源和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