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讓小班幼兒在集體活動中學習合作(2 / 2)

通過這次活動,孩子們開始多多交流,同伴間也學會了相互提意見,製作氣氛濃厚、融洽,而且,大家的關係越來越親密,相互幫助,相互安慰。在培養合作意識前,一定要先讓幼兒與同伴交流,聽取別人的意見,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懂得相信別人、尊重別人,隻有這樣才能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三、自由選擇,經曆過程

幼兒進行自發性的合作活動要比進行教師安排的合作活動更投入。在自發性的合作活動中,參與活動的幼兒都能自覺控製言行,自覺遵守遊戲規則,自覺與同伴互相協商,分工合作,遇到了困難能勇敢麵對,並商討解決。比如在製作水果沙拉時,我讓孩子們自由選擇同伴,進行小組分工合作,讓他們在小組中學習自由分配任務,有人剝橘子,有人剝香蕉,有人擠沙拉,還有人擺放已經切好的蘋果和梨……孩子們在自由選擇同伴、嚐試分工合作的活動中經曆了製作的過程,對水果沙拉的製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體驗到了製作的樂趣,嚐到了成功的喜悅。

四、教給方法,協商合作

3~6歲的幼兒可能不會自發地表現出合作行為,也可能不知道如何合作,這就需要教師教給幼兒合作方法,指導幼兒怎樣合作。較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要求和願望,能更好地與人溝通,更好地滿足自己的需要。老師應鼓勵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要求、願望,用語言解決各種矛盾。比如當他們遇到困難,一個人無法解決時,可以主動找人解決;當他們遇到矛盾時,引導他們協商解決,等等。

小班幼兒在玩遊戲時,經常爭搶同一個角色,我們可以用許多方法教給幼兒合作的方法,針對不同情況提出不同的建議。孩子們在玩《娃娃家》時,不能很好地分工選擇角色,我問:“你們都想當‘媽媽’,可是家裏沒有了‘娃娃’和‘爸爸’,就不像一個家了。”這樣的言語暗示,就會讓孩子受到啟發,主動說:“我來當‘娃娃’吧。”在遊戲中,我們可以嚐試用“你要跟他商量著玩”,“你們可以幫他一起搭”……激發和鼓勵幼兒更好地合作。

我還教給孩子們一些十分必要的交往技巧,如教他們如何傾聽別人的說話,如何向別人展示自己的觀點,如何向別人道謝和道歉,如何向別人提出請求,等等。

每當我看到孩子們能與同伴一起友好配合、相互協商或給予幫助時,總是及時引導他們感受合作的成果、體驗合作的愉快。隻有讓他們體驗到合作的愉快情緒,才能進一步強化合作的動機,更多地、更自覺地做出合作行為。

合作能力是一種品德培養,培養幼兒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對幼兒一生的發展至關重要。21世紀充滿了競爭和挑戰,今天的孩子將是明天的小主人,他們必須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相互理解,平等交流與和平共處,學會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老師對幼兒合作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對幼兒非常重要。它為幼兒更好地發展、適應社會、立足社會作了很好的鋪墊。為了孩子,我們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