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當曆史的天平擺向亞太的時候(3 / 3)

其次,中國的和平發展將構建一個更加民主公平的國際環境。眾所周知,當前的國際格局是在兩次世界大戰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由西方發達國家主導。雖然這一體係為世界一體化、維護國際秩序等做出很多貢獻,但在其公平性上還有很多問題。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和亞太地區各國有著相似的立場和看法,麵臨相同的處境和挑戰,有著一致的目標和追求。中國既在適應現有秩序,也在改變這一秩序。中國的崛起將作為一個催化劑,加速世界多極化的進程。

第三,中國的發展將是構建一個多元化世界的開端。中國的發展讓人耳目一新,當今世界正在擺脫某種發展的思想定勢,展現出一幅千姿百態的畫麵,不同民族構成、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意識形態自然會形成一種獨特的政治經濟體製和發展模式。把某種成功模式強加於人已經過時,單獨照搬別國的做法也不明智。中國屬於傳統的東方文化,中國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很多方麵的嚐試和成功不僅對於亞太國家,而且對於整個世界都會有積極意義。亞太地區具有“博物館”的性質,多元共生將成為亞太文化複興過程中形成開放型新文化的主要特征。這種新文化不僅能夠把亞太不同種族和宗教群體緊密地聯合在一起,而且更具有能夠容納全世界所有民族和文化的品格。這種特性比在單一文化模式下不同群體共存的西方社會模式更充滿希望,更能成為推進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靈感源泉,還為人類知識的積累和創新提供新的源頭活水。

結 語

中國有句古詩可以大體體現中國人的曆史觀,“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在我們看來,人類社會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這些規律都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觀意誌為轉移的。人類社會在經曆了滄海桑田的變化之後,曆史的天平再次擺向亞太。我們應以一種什麼樣的心態來接受這一變化呢?

我們相信,亞太地區作為一個古老而嶄新的地區將會向全世界展示其獨特的魅力。

(作者係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

(責任編輯:魏丹丹)

[1] 張玉台主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1——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的中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03.

[2] 胡錦濤.中共十八大報告“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

[3] 基辛格.論中國[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4] 胡錦濤.中共十八大報告“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

[5] 同上.

[6] 同上.

[7] 溫家寶. 為實現千年發展目標而奮鬥——在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上的講話.

[8] 吉密歐.“國開行的雄心”.金融時報.2011-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