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都拉斯將於11月30日舉行大選。執政黨國民黨提名胡安·埃爾南德斯為候選人,而在野黨自由黨提名毛裏西奧·比列達為候選人。2009年6月28日被政變所推翻的前總統、原自由黨人塞拉亞於2011年10月2日在原人民抵抗全國陣線基礎上成立了自由與重建黨,該黨提名塞拉亞的妻子希奧馬拉·卡斯特羅為總統候選人。大選將主要在這三名候選人中展開,此外,還有六名候選人。由於國民黨和自由黨的反對,希奧馬拉·卡斯特羅獲勝可能性不大,但左翼力量會在選舉中取得一定的進展。
此外,哥倫比亞政府與遊擊隊革命武裝力量的和平談判也值得關注。經過半年多時間的秘密談判準備,雙方於2012年8月26日在哈瓦那達成《結束衝突建立穩定和持久和平總協議》,並於10月17日在挪威奧斯陸開始進入和平對話的第二階段,即正式對話。隨後,雙方在哈瓦那舉行了幾輪對話。對話的五個主要議題是:農村發展、確保政治反對派的參與、結束衝突、解決毒品走私和人權問題。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成立於1964年,遊擊隊與政府之間的衝突已持續了半個世紀之久。哥政府希望能在2013年11月份前結束和談,雙方達成結束衝突的協議,但強調和談不討論哥的政治、經濟模式問題,而遊擊隊希望在哥實現永久和平,要求在哥實行非軍事化措施和進行深刻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變革。
從經濟形勢來看,自2003年起的近十年來,拉美地區的經濟增長比較快,拉美地區與亞洲地區一起,被認為是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兩個主要引擎。然而,受美國經濟低迷、歐債危機和中國經濟減速的影響,2012年拉美經濟增長率隻有3.1%,明顯低於2010年的5.9%和2011年4.3%的增長率。
據聯合國拉美經委會預計,2013年拉美經濟將增長3.8%,快於2012年。2013年拉美各國經濟增長速度將不盡相同,大致可分三組。第一組是經濟增長快的國家:巴拉圭8.5%,巴拿馬7.5%,秘魯和海地6%,玻利維亞5%。第二組是經濟增長較快的國家:智利4.8%,尼加拉瓜、哥倫比亞和哥斯達黎加4.5%,巴西和烏拉圭4%,阿根廷3.9%,墨西哥、厄瓜多爾、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和古巴3.5%,多米尼加共和國3%。南美洲國家平均增長率將為4%,而中美洲國家平均增長率將為3.8%。第三組是經濟增長較慢的國家:委內瑞拉和薩爾瓦多2%,加勒比國家平均增長率將為2%。
值得關注的是2013年巴西的經濟形勢。巴西是拉美經濟大國,其經濟總量占拉美的40%。2004—2010年,巴西經濟年均增長為4.7%,特別是2010年經濟增長率高達7.5%,使巴西經濟總量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然而,2011年羅塞夫政府執政後,由於國際經濟大環境發生轉折,國際原料價格下跌,貿易需求量下降,加上巴西存在的高利率、高稅收、投資不足,基礎設施缺乏等問題,製約了經濟的增長速度,繼2011年增長2.7%之後,2012年隻增長1.2%。2013年由於外部環境有所改善,政府所實施的一係列貨幣和財政刺激政策,包括減稅降息,保護本國市場,鼓勵投資,加快基建步伐,實施600多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計劃等開始生效,再加上2014年和2016年即將在巴西舉辦的世界杯足球賽和奧運會,成為拉動巴西經濟增長的“助推器”。據預計,2013年巴西將出現較強勁的增長,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可達4.0%。巴西較強勁的恢複性增長將帶動地區經濟的增長。
值得關注的還有墨西哥和古巴的經濟改革。2012年12月初就任的墨西哥革命製度黨涅托政府上台伊始,便與國家行動黨和民主革命黨達成公約,擬共同推行教育、能源、財政稅收等一係列改革。勞爾·卡斯特羅領導的古巴黨和政府在最近也出台和實施了一係列“更新”經濟模式的措施,如實施新的稅收法、新的關稅法、新的移民法、新的土地承包法、放寬對個體戶的限製和允許住房和汽車買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