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雁陣
北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廖越峰,帶領創新團隊打造國內技術領先的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生產基地;機械工程專業博士黎誌欣,領導新能源產業的龍頭企業北京京運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展大型多晶鑄錠爐的研製,並逐漸在國內市場取代了進口產品;2008年入選中組部首批“千人計劃”的謝良誌博士從2002年回國進入亦莊創業,短短幾年內,謝良誌和他的研究團隊建立了我國品種最多、規模最大的重組蛋白庫,帶領神州細胞實現了蛋白質及抗體藥物的低成本高效率規模化生產,企業的人力、規模和利潤以每年100%的速度遞增。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北京亦莊海外學人中心負責人用大雁群徙比喻海外學人的聚集,最初是雁首,而今已成人才雁陣。
據統計,2008年以後回國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占北京亦莊全部海歸的47.7%。2009年、2010年回國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均超過20人,並逐年遞增。僅2011年1年,北京亦莊就引進中央“千人計劃”入選者13人,接近前2年引進人數的總和。
現在,海外學人雁群集中在北京亦莊的主導產業中,其中生物醫藥產業60人,電子信息行業26人,新材料產業14人,汽車製造業5人,裝備製造業4人。以上行業中,共有23家企業被認定為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占北京亦莊入選總數的46%。
據了解,開發區每年設立1億元海外高層次人才發展專項資金,用於所有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引進、獎勵等;對於來新區創辦企業的海外高層次人才,給予10萬元的創業資助;被認定為海外高層次人才創辦的企業,可享受實際租金50%的房租補貼;對於3年內引進高層次人才10人以上的企業,給予用人單位100萬元獎勵等。
開發區與大興區行政資源整合後,南部新區更是推出人才強區戰略。“走出去”和“引進來”是開發區吸引海外學人的兩隻手,“走出去”,就是在海外舉辦海外學人座談會與政策宣講會。“引進來”,就是組織海外學人考察訪問、現場谘詢、上門走訪、24小時專線電話服務等等。截至目前,北京亦莊共組織8批次200餘海外學人來新區參觀考察,接待海外學人400餘人次。
開發區還建立了以北京海外學人中心開發區分中心為窗口、開發區各有關部門和駐區有關職能局等18個部門為支撐的海外學人服務體係,建立了綠色通道和一門代辦的機製,努力為海外學人提供高質量的服務,為有意落戶開發區的海外學人企業提供公司選址、稅務登記等全程服務。2009年以來,共幫助20名海外學人在開發區設立了17家公司,注冊資金達1.02億元。
2008年以來,北京亦莊海外高層次人才共申請專利323項,已獲批110項,申請到“十一五”國家和北京市重大科研項目69個,項目總金額約7億元。
而在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帶動下,2008年以來,他們所在企業的銷售額年均增長均在50%以上,13名海外高層次人才領銜的7家企業被列為2010年北京亦莊納稅增長50強企業。
目前,在新區1263名海外學人中,109名學人被認定為海外高層次人才,21個企業被認定為海外高層次人才創辦企業,其中,入選中央“千人計劃”的有27人,入選北京市“海聚工程”的有37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有20人,已經形成了具有相當規模的海歸“人才雁陣”。
北京亦莊寬鬆的人才環境、高效的人才服務,讓越來越多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實現了產業報國的夢想,海外高層次人才也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中發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
藍領精英
發展高端產業,需要有一流的技術人才與之相適應。
2010年,兩年評選一次的北京開發區“博大貢獻獎”揭曉。獲獎者中再次出現了藍領精英——北京奔馳首席技師趙鬱。設立於2002年的“博大貢獻獎”旨在表彰獎勵在開發區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藍領精英的入選,是北京開發區以超前視野集納人才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