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正是杜開先湊巧的所在,方才到得府中,恰正午後光景。隻見一個後生,手捧一方拜匣,也隨後走將進來。聾子回頭看見,問道:“大哥,是那裏來的?”後生道:“我是韓相國老爺差來,聘請你杜爺公子的。”杜開先聽說韓相國三字,便覺關心,又聽說個聘請杜公子,就站住儀門首,問道:
“可有柬帖麼?”後生把他仔細看了兩眼,見他相貌不凡,心中便道:“此莫非就是杜公子?”便向拜匣裏先取出一個柬帖來,連忙送與杜開先。
杜開先接了過來,展開一看,上寫著:“通家眷生韓文頓首拜”,“副啟一通”。杜開先就當麵把書拆開一看,上寫道:
賢契①清年美質,碩抱宏才。聲名重若鬥山,望譽燦如雲漢。鹹謂謫仙複生,盡道陳思再世。真巴陵之麟鳳,廊廟之棟梁也,敬羨,敬羨。不佞潦倒龍鍾,清虛不來,渣穢日積。欲領玄提,尚慳良遇。壽意一幅,借重金言。原題紈扇為聘,慨賜賁臨②。老朽林泉,可勝榮藉。看到後麵,隻見有著“紈扇”二字,心中著實驚訝,暗想道:“難道那把扇子卻被老頭兒看破了?”
那後生便把錦匣兒送將過來。杜開先一隻手接了錦匣,一隻手執了書柬,笑吟吟的對著後生道:“既承韓老爺寵召,自當趨往。但刻下不及回書,敢煩轉致一聲,待明早晉謁,覿麵稱謝便了。”後生方才曉得這個就是杜公子,愈加小心幾分,滿口答應不及。杜開先著聾子拿三錢一個賞封送他,稱謝而去。有詩為證:
曾將紈扇留屏後,今日仍齎③作聘來。
無限相思應有限,羨他來去是良媒。
杜開先見那後生去了,也等不得走進中堂,端然站在儀門邊,把那錦匣揭將開來。隻見裏麵又是一幅白綾,封裹得綿綿密密,原來還是韓玉姿的手跡。恰好適才韓相國著人送來的時節,果然無心究竟到這個田地上去,因此便不拆開細看,隨即糊塗送到這裏。這都是他兩個的天緣輻輳,恰正送來,剛剛遇著杜開先回來,親自收下。
這杜開先雖見書上寫著個“紈扇”二字,那裏曉得扇上又添了一首詩兒。
便又把白綾揭開,果是那元宵夜擲在圍屏邊的這把扇子。再扯開一看,上麵又增了一首詩兒,恰正是他那日在這邊船裏寄詠的,詩後又寫著“韓玉姿”
三字。點頭暗想道:“原來畫船中與我酬和的,就是這韓玉姿了。隻是一件,如何那書帖上寫著是韓相國的名字,這紈扇上又寫著韓玉姿的名字?此事仔細想來,好不明白。莫非倒是那老頭兒知了些甚麼消息,請我去到有些好意思不成?”
① 賢契(qì ,音氣)——對弟子或朋友子侄輩的敬稱。
② 賁(bì,音必)臨——客套語。光臨。
③ 齎(jī,音機)——以物送人。
你看他慢慢的一回想,一回走,來到中堂。恰正見翰林與夫人對麵坐著,不知說著些甚麼話兒。看見杜開先走到,滿心歡喜,雖是一個月不相見,就如隔了幾年乍會的一般。連忙站起身來,迎著笑臉道:“萼兒,你回來了,一向在館中可好麼?”杜開先道:“深承爹媽懸念,隻是睽違膝下,冷落斑衣,晨昏失於定省①,不孝莫大。”杜翰林道:“萼兒,你豈不曉得事親敬長之道,那一件不從書裏出來。今既與聖賢對麵,就和整日在父母身邊一般。
我且問你,那康公子也同回了麼?”杜開先答應道:“康公子還在清霞觀中。
孩兒今日此回,一來探望爹媽,二來卻有一事與爹媽商議。”
夫人便道:“萼兒,敢是你在清霞觀中早晚不得像意②,又待變更一個所在麼?”杜開先道:“孩兒在那邊清雅絕倫,正是讀書所在,無甚不便。但為昨日韓相國差人特地到清霞觀中,投下請書禮帖,欲令孩兒明日到他府中題詠幾幅壽意。所以回來特請命於爹爹,決一個可否,還是去的是?不去的是?”杜翰林道:“萼兒,那韓相國是當朝宰輔,碩德重臣,又是巴陵城中第一個貴顯的鄉紳。就是他人,巴不能夠催謀求事,親近於他,何況慕你詩名,特來迎請,安可拂其美意。今日就當早早趨謁才是。”
夫人道:“萼兒,既有請書,何不順便帶回,與爹爹一看,方是道理。”
杜開先便向袖中先將書帖取出,送上翰林道:“孩兒已帶在此。”翰林接將過來,從頭一看,欣然大笑道:“夫人,那老頭兒就將孩兒原題的紈扇送將轉來,豈不是一個大丈夫的見識麼?”
夫人道:“卻是怎麼樣一把紈扇?”杜開先便又向袖子裏拿將出來。翰林展開,把前後兩首詩兒仔細一看,道:“萼兒,這扇上兩首詩兒,緣何都不像你的筆跡,又不像你的口氣?”杜開先乘機應道:“孩兒也為這件事,因此躊躇未決,進退兩難。”杜翰林道:“萼兒說那裏話。做詩原是你的長技,難道如扇上這樣句兒,愁甚麼做不出來?但有一說,明日謁見的時節,決不可把這紈扇帶著,倘言語中間偶然提起,隻是謙虛應對為妙。”
杜開先道:“還有一句,請問爹爹,明日若見了韓相國,教孩兒怎麼稱呼?”翰林想了一想,道:“萼兒,韓相國雖然是個大僚,論我門楣,也不相上下。況且共居巴陵一邑,兼屬同寅①,總不過分一個伯侄輩兒就是。”杜開先躬身答應一聲。那夫人就走過來,一把攜身手轉進去,隨喚廚下整治茶飯不題。有詩為證:
少小多才動上人,他年擬作國家賓。
雙親恃有聰明子,寧不欣欣若寶珍。
次日,杜開先帶了家童,竟到韓相國府中。把門人通報,那韓相國聞說杜公子來到,十分之喜,急令家童開了中門,匆匆倒履②出來迎迓。引至大廳上,敘禮已畢,連忙拂椅分賓主而坐。
兩巡茶罷,韓相國道:“公子如此妙齡,詩才獨步,豈非巴陵一邑秀氣所鍾。老夫久仰鴻名,每勞蝶想,恨不能早接一談。今承光降,何勝躍如。”
杜開先欠身答道:“老伯乃天朝台鼎,小侄是市井草茅,深感垂青寵召,敢不覆轍趨承。”韓相國道:“老夫今日相迎,卻有一事借重。不日內乃少伯① 定省(xǐng,音醒)——“昏定晨省”的略語。指子女早晚向父母問安。
② 不得像意——不得意。
① 同寅(yín,音銀)——舊稱同一處做官的人。
② 倒(dào,音到)履——古人居家席地而坐,因急於迎客而穿倒了鞋子。
袁君壽誕,老夫備有壽意一幅,敢求賜題,作一個長春四景。料足下倜儻人豪,決不我拒,故敢造次鬥膽耳。”杜開先道:“老伯在上,非是小侄固辭,誠恐俚言鄙語,有類齊東,豈無見笑於大方乎?”韓相國道:“老夫前聞梅花觀之題,今複見紈扇之詠,深知足下奇才。今日見辭,莫非嫌老夫不是個中人,不肯輕易的意思?”杜開先道:“卻是小侄得罪了。”韓相國便分付韓府管家耳房茶飯,遂喚女侍們取了鎖匙,先去開了記室房門,然後把杜公子引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