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6日下午3點,在中國新疆羅布泊的上空,一股耀眼的閃光之後,便是驚天動地的巨響。接著,一個巨大火球變為蘑菇雲衝天而起,籠罩了戈壁荒漠。中國自行研究、設計、製造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巨龍騰飛,中國人民揚眉吐氣,更是震撼了整個國際社會。這成功的背後離不開那些無數奮戰在西北荒漠裏的科學工作者。讓我們先來記住這位總設計師的名字——錢三強。
錢三強出身於浙江吳興(今湖州)的一個書香世家,父親錢玄同是中國近代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中學時,錢三強讀到了《三民主義》《建國方略》,他從書中深切領悟到,要使祖國不受屈辱,擺脫貧窮,自己就要發憤圖強,振興中華。
1930年,17歲的錢三強以優異的成績被北京大學錄取為預科生,1932年北京大學畢業後,因萌發對物理的興趣轉而考取了清華大學物理係。1937年他通過公費留學考試,進入法國巴黎大學鐳學研究所居裏實驗室做研究,導師正是瑪麗·居裏夫人的女兒、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伊萊娜·約裏奧·居裏及其丈夫約裏奧·居裏。
1946年,錢三強和妻子何澤慧以驚人的毅力發現了鈾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以此發表的論文引起國際科學界的巨大轟動。不少西方國家的報紙稱讚:“中國的居裏夫婦發現了原子核新分裂法。”
1946年底,法國科學院授予錢三強最優厚的亨利·德巴微獎金。第二年,他被提升為法國科學院研究中心的研究導師。在當時的留法人員中,得到這樣重要學術職位的中國人,隻有錢三強一人。然而,在這樣優越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下,錢三強卻想要回國。
一個星期天,約裏奧·居裏夫婦把錢三強和何澤慧請到家中做客。眼看著自己的學生、實驗室裏最優秀的研究人員要離開自己,約裏奧·居裏夫婦心中充滿了離愁別緒。
“就不能留在法國嗎?”約裏奧·居裏夫人無比惋惜地說,“法國的實驗條件要比你在中國好上很多,在這裏你可以發揮出你最大的才能。”
“老師,謝謝您的好意。”錢三強起身向她深深地鞠躬,坐下後堅定地說,“祖國再窮,也是自己的。”他永遠不會忘記,他是為了建設自己的祖國,為了實現父親的“學以致用”的教導才出國的。
約裏奧·居裏大為讚賞地看著錢三強,通情達理地說:“我要是你們,也會這樣做的。祖國是母親,應該為了她的強盛而效力。”
1948年夏天,錢三強和他的夫人何澤慧,抱著剛半歲的女兒,帶著豐碩的科研成果,帶著導師的重托和深情厚誼,離開巴黎回國。
從此,在祖國的懷抱裏,錢三強全身心地投入到國家原子能事業的開創之中。
1959年6月,蘇聯單方麵撕毀中蘇兩國簽訂的《國防新技術協定》,拒絕提供原子彈的有關資料及教學模型,隨後又撤走了全部專家。他們還諷刺說:“中國人20年也搞不出原子彈,隻能守著一堆廢鋼鐵。”
錢三強得知後氣得飯吃不下覺睡不沉。隨後他將諷刺變成動力,憤怒化作力量。“自己動手,從頭做起,準備用8年時間,拿出自己的原子彈”成了中國人民的誓言。
當時,負責科技工作的聶榮臻副總理十分器重和信任在科學上造詣很深又有組織領導才能的錢三強。他說:“我們要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來攻克原子彈、氫彈方麵的尖端科學技術問題。需要調動什麼人才,你盡管提,你可以全權負責點將。”
對於這樣的信任,擔任了總設計師的錢三強既感到鼓舞,又極感責任重大。他立即根據聶榮臻副總理的指示,著手從品德、才能、組織能力和健康狀況等方麵來挑選人才。經過多方商量和考察,他調集會聚了鄧稼先、朱光亞、彭桓武、王淦昌、郭永懷等一大批核科學家。
從此,錢三強夜以繼日、嘔心瀝血,組織起數萬名科學工作者及技術人員展開了原子彈的研製工作。僅僅用了4年時間,他們就成功研製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2年8個月後氫彈又試爆成功,創造了世界奇跡,為新中國鑄就了不朽的豐碑。
錢三強以自己一生的腳踏實地、艱苦攀登成為中國“兩彈一星”元勳,實現了父親臨終前的囑托:“學以致用,報效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