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書寫一筆的是,慈善家蔣敏德正是一名寧苦自己、不忘他人的“富陽好人”。
原本他就是一名在杭州擺裁縫攤的手藝人,1984年拿出所有本錢,從廢品收購站買來一台舊烤箱,辦起了富陽未來食品廠,後與原浙江醫科大學合作開發了“未來營養米粉”,效益提升,企業規模擴大,10年後改製為“杭州未來食品有限公司”。盡管產品質量不錯,管理有方,但因種種因素——這些因素與黃小榮的那家榮騰公司很是相似——這家改革開放後整個富陽最早興辦的私營企業,其規模仍屬中等。是的,他的心思並不僅僅在發財致富,而是在如何幫助他人。
1998年8月在中央電視台“我們萬眾一心”抗洪賑災義演晚會上,以“一位杭州個體戶”的名義捐款100萬元,受到中華全國工商聯的表彰;1999年捐款150萬元在四川省援建10年希望小學,在西部捐建希望小學累計出資380萬元;1999年12月又捐款100萬元設立了未來基金,專門資助大中小學生的貧困家庭;2000年捐資100萬元專項資助富陽市100名家境貧寒的大學新生;2003年10月捐資1000萬元設立富陽市人民教育基金會的“未來基金”,每年使100名貧困大學生獲得萬元資助。而早在10年前,他就為麾下企業的全體員工設立了10萬元的困難幫扶基金。據不完全統計,小小的一家企業,捐款捐贈總額竟達2000萬元。英國《福布斯》雜誌評選“2004年中國大陸慈善家50強”排行榜中,蔣敏德位居第27位。
如此慷慨的慈善家,對自己卻是一個十分“吝嗇”的人,被人稱為“清貧富翁”。他一直住在公司職工宿舍;平時都與普通員工一起吃快餐,早餐更是以稀飯加鹹菜打發;每次出差都與業務員拚房睡;參加餐飲時看見有吃剩的菜肴都要打包。“我農民出身,知道每一分錢來之不易,有吃穿就夠了。”這是對他自己的要求,而他人一旦有難,捐款時卻十分慷慨,如2004年向印尼海嘯災區難民捐資100萬元,僅此一項,就相當於捐掉了全公司年盈利額的十分之一。
從別人的歡笑中得到快樂,把別人的幸福看作自己最大的幸福,這是這些愛心奉獻者共同的情懷。“要做一個在寒天送炭,在痛苦中送安慰的人。”中國作家巴金最佩服的,就是這樣的人。而另一位文學巨匠魯迅對此則評說道:“隻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會朽的腐草。”為了他人的利益,為了體現人間大愛,犧牲自己又何妨?
甘作流星,光留人間;剔骨割肉,以飼他人。這樣的大德大義之人,何止一個黃小榮?
“富陽好人”汪霖、洪根鋼,當聽聞他人有求之際,就毫不猶豫地奉獻了自己的骨髓和鮮血——而且還不止一次。
汪霖,富陽市人民醫院主治中醫師,很早的時候就自己的血液資料輸入中國造血幹細胞資料庫管理中心。2005年,5歲的美國華裔女孩凱麗因罹患重症再生障礙性貧血,且在美國未找到相合的骨髓配型,幼小的生命麵臨十分危險的境地。同年10月,當汪霖接到中國造血幹細胞資料庫管理中心的信息,告知他的配型與凱麗非常吻合時,不久後,汪霖即離開待產的妻子,前往北京,在北京道培醫院幹細胞分離室兩天內捐獻出240毫升造血幹細胞,立即被送往美國威斯康星州兒童醫院,保證了小凱麗骨髓移植手術的成功。次年11月,因凱麗造血功能有所下降,汪霖再次赴京,第二次捐獻造血幹細胞,一天之內兩次進行幹細胞采集,共捐獻出269毫升造血幹細胞。
由此,汪霖成為浙江跨國捐獻骨髓的第一人,也是我國首位進行兩次跨國捐獻造血幹細胞的誌願者。對此,中國紅十字總會常務副會長江亦曼曾高度評價:“汪霖的捐獻是我們國家人道主義上的一次神六飛天。”
“您的奉獻承載著我們全家的未來,給我們帶來希望,給我們的孩子重生的機會。您是英雄,是我們永遠的朋友,我們永遠感激您。”小凱麗的美國養父母在寫給汪霖的感謝信中這樣說。表露敬佩之情的還有蘇姍娜等美國威斯康辛州兒童醫院的醫生護士。對此,汪霖卻淡淡地說:“作為一名醫生,我必須樹立救死扶傷精神。隻要小凱麗恢複健康,哪怕隻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汪霖具有職業所特有的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知道“生命不容等待”的道理,但這份甘願犧牲自己的勇氣,二度赴京的毅然決然,即便在醫生同仁中,仍然是難能可貴的。令人高興的是,汪霖的義舉引起了社會的極大反響,影響了很多人。汪霖曾說,2006年12月,當他與小凱麗終於在北京見麵時,有很多素不相識的人向他打聽,怎麼加入造血幹細胞誌願捐獻者隊伍。汪霖認為,對於他,眾人的響應是他另一份重大收獲。
作為一名醫生,汪霖捐獻造幹細胞,職業的驅動因素顯然起了推動作用,然而在富陽,還有一位純粹的農民,卻也為了能讓他人恢複健康,為了帶給別人生的希望,一次次地獻出殷紅的鮮血,並成為富陽農民捐獻造血幹細胞的第一人。他就是家住龍門鎮龍門七村的普通農民洪根鋼。
1973年10月出生的洪根鋼,多年來一直是一名積極的無償獻血誌願者。“隻要看到獻血車,就會去獻點血”,這是他真切的語言表述,也是他的實際行動。2008年,他通過富陽市紅十字會,自願把自己的血液資料正式載入中國造血幹細胞資料庫。
2010年4月,經中國造血幹細胞資料庫比對,洪根鋼的造血幹細胞與一名武漢的血液病患者初配、高配均告成功。沒料想,正當洪根鋼準備去浙江省中醫院進行幹細胞采集時,他在造紙廠上班的妻子不慎遭遇工傷——她的左手不慎卷進運轉的卷筒,造成整個手背表皮脫落,被緊急救治後,需要住院治療數月。想到武漢那名患者正焦急地等著他的幹細胞救命,洪根鋼下了狠心,離開正躺在醫院病床上的妻子,來到省中醫院幹細胞采集點,完成了這次感人的奉獻……
武漢那名患者獲救了,洪根鋼笑了。他實現了一次道德的本質升華。巨大奉獻之後的快樂,是多少金錢都換不來的。
是的,洪根鋼並不富裕,與同村的很多人相比,甚至可以說清貧。平時在家務農,間或兼做道路工程建設時的泥水工人,偏低的收入可想而知。至今,洪根鋼一家還住在黃泥砌牆的老房子裏,年久失修的老房子不僅昏暗狹小,潮氣很重,且已出現牆體剝落、開裂,家裏也沒有一件值錢的家用電器。由於家庭收入來源有限,家裏的開支不得不壓縮到最低,大米、菜是自己種的,衣服穿舊了也很少買新的,隻盡力保證還在上學的兒子的學費、生活費。
不富裕的洪根鋼對財富十分淡然。捐獻造血幹細胞後,有關單位給他送來了慰問金,他卻把這錢買了學習用品送給了村裏的留守兒童。而在平時,一旦有村民特別是孤寡老人需要幫助,他二話沒說,寧可自己節衣縮食也要先解決他人的困難。如果需要他付出體力,那更是衝在前麵。“別的幫不了,力氣有的是。”這幾乎成了他的口頭禪。他還樂意調解村民家庭和鄰裏的矛盾,村民有煩惱總是喜歡向他訴說,而他樂於放下手上的活計,替人排憂解難。
一個大雪天,村裏的一位老人不慎滑倒,造成大腿骨骨折。洪根鋼恰好路過,便親自背著老人送到社區衛生院,後來又不時送去錢物探望、照顧,直到老人康複出院。然而,由於他執意要為那位武漢患者提供造血幹細胞,無暇照顧自己受傷的妻子,妻子隻得提前出院,拖著一隻病手下地幹活、料理家務。
行文至此,在敘述這些甘願為他人獻出一腔熱血的平民英雄時,還得提起邢國華,富陽市電力局信息普查班的班長,34歲的敦實男子。從2002年在富陽城區商業城的一輛流動獻血車上第一次無償獻血之後,至今他已義務獻血21次,累計獻血8200毫升,按照一個普通人4000毫升的全血量計算,他相當於將全身的血液更換了2.05次。由此,他榮膺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銀獎、浙江省無償獻血奉獻獎、杭州市無償獻血光榮獎、富陽市無償獻血先進個人……等無數個光榮稱號。
邢國華還經常鼓勵身邊的人參與鮮血,又提醒他們量力而行,主張積少成多,幫助更多的人。有一次,他還從自家的養雞場裏拿出了60隻貴妃雞,送給義務獻血的參與者,其目的不言自明,那就是慰勞和鼓勵,因為他認為,參與義務獻血的每一位,都是可敬的同道者。
“愛,首先意味著給予。”王旭東、蔣敏德、汪霖、洪根鋼、邢國華等這些“富陽好人”如此作為,究竟是為了什麼?筆者曾經不無冒昧地向他們發出這樣的詢問。但當深深感悟他們的無私言行,細致體察他們的內心世界後,筆者越來越感受到,人間大愛的內在驅動力實在太強大了,足以遏製和消解屬於個人的欲望乃至基本需求,直至以成全他人的幸福視為自身天職。
不要懷疑這世上沒有真正的好人,隻是因為你沒有以真善美的眼光去發現。
有人告訴我,即便是向他人捐獻造血幹細胞,仍然不隻是汪霖和洪根鋼,迄今在富陽就有4位,以後還會有更多。我不得不為之激奮。好人一旦形成了群體,越來越壯大的群體,那該是怎樣一股強大的愛的力量啊。
愛的力量來自四麵八方。這群已愈顯陣勢的“富陽好人”,雖然他們職業不同,事跡有異,但因愛心相同,目標一致,所以都是那麼令人威恩戴義,銘心刻骨。
是的,我們需要各種各樣的“好人”,各具神采的“好人”不但讓我們遍受人間溫暖,也使生活更加豐姿綽約、色彩斑斕。
48歲的奚良忠是富陽一名普通的出租車司機。自1998年開始當起“的哥”後,一直保持著零投訴的記錄。對於每天接觸無數乘客的出租車司機來說,要做到這一步,比常人爬上珠穆朗瑪峰還要難——你能保證成千上萬、無以計數的乘客,沒有一個對你有意見嗎?
奚良忠說:“開車就像做人,老老實實做人,老老實實開車,要保持無投訴的狀態也就習慣成自然了。”這便是他取得如此佳績的秘訣。
確保行車安全,成為“的哥”後沒有出過一起交通事故;從不闖紅燈、故意開快車、故意繞遠路、強行拚載;乘客上車時熱情招呼,下車時給予必要提醒,對每一位乘客都給予最完美的星級服務;堅持每天清洗車輛,及時更換座套,為乘客提供整潔、舒適的乘座環境;遇到來富陽旅遊的外地乘客,主動介紹富陽的風土人情;而遇上亂甩車門、亂踢車身、亂吼亂叫甚至惡語傷人、不肯付錢的乘客,仍是忍字為上,笑臉相迎,化幹戈為玉帛,始終做到文明服務,樹立富陽良好形象……如此這般的長年堅守,豈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次,有位70多歲的老太太把奚良忠的出租車當成公交車,乘到目的地後隻付給他1元錢的車費。奚良忠提醒她後,老太太舍不得再付錢,奚良忠便隻收1元,還告訴她以後須看清車輛,以免遇到麻煩,產生糾紛;又有一次,一名30多歲的男子不認可車內計價器上顯示的車費,還振振有辭,奚良忠便免去了他的部分車費,隻是再次向他重申實際車費。2010年12月,奚良忠在車上撿到了6萬元現金,即把它送到了富陽市運管所,讓失主順利地找回這筆巨款,而撿到的手機、錢包、雨傘不計其數,均上交運管所和歸還失主。有一次,一位乘客將行李包遺落在後備箱中,奚良忠發現後想方設法把它送到失主手裏,失主當場拿出3000元錢表示謝意,奚良忠卻說:“如果我要錢的話,就不會把包還給你們了。”
在最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奚良忠的身上高度體現了新時代的雷鋒精神。
吳火軍,新登鎮登城南路23號“火軍創型”理發店理發師,是富春大地上又一位新時代的活雷鋒。多年來,他帶領由他命名的誌願者服務隊進村入社,免費為老年群體理發。在平時,對家境困難的,他免費理發;對行動不便的,他上門服務;對外來務工人員,他隻收半價……而對新登鎮消防隊的消防員等一些特殊崗位人員,他也提供免費理發服務。他的德行義舉促進了社會風氣的進一步轉變,整個新登鎮關愛弱勢群體、助人為樂的風氣日漸濃厚,尤其是他的徒弟們紛紛加入這一行列,“新雷鋒”輩出,如他的徒弟吳丹被評為“富陽市優秀誌願者”,徒弟袁水成被評為“淥渚鎮青年孝星”。新登鎮小的學生們也把慰問敬老院老人、打掃賢明山公園等作為日常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