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廚房與健康(一)(2 / 3)

16.警惕砂糖中的粉蟎

砂糖,特別是潮濕的砂糖,常會匿藏著一種肉眼不易發現的寄生蟲——粉蟎,一旦進入人體,就會在腸腔或腸粘膜下層形成點狀潰瘍,引起腸蟎病,導致急性或慢性腹瀉,主要症狀是腹痛、糞便呈稀水狀或多泡沫糊狀。由於腸蟎病使腸道的吸收功能受到破壞而影響人體對營養的攝取,人就會日漸消瘦,體質就會隨之減弱。

防止粉蟎的辦法是:保持砂糖幹燥,糖罐要加蓋密封。凡是加有砂糖的食物,一定要煮沸食用,以便殺死粉蟎。

17.配菜要領

(1)要搭配好原料

對一種為主料、一種為輔料的菜,如咖喱雞,主料雞的量要多些,輔料土豆的量要少些,否則會降低菜的檔次。對幾種原料不分主次的菜,如爆三樣,所配肉片、肚片、腰片的量要大體相等。

(2)要注意口味調和

如魚肚、海參等本身無鮮味,應配以雞湯、幹貝等,才能吊出鮮味。

(3)要配好營養成分

有意識地將幾種營養成分不同的原料搭配,以提高菜肴的營養價值。如菜心配肉,菜心維生素含量高,肉則含有豐富的脂肪和蛋白質,兩者相配烹製,既鮮美可口,又富於營養。

(4)要注意色彩醒目

如芙蓉雞片,雞片為白色,配上絲瓜、豆苗、火腿末等輔料,紅、綠、白等多種色彩,十分悅目。

18.烹飪訣竅

怎樣使煎魚不粘鍋?

(1)炒鍋要洗淨擦幹,用洗淨的薑用力擦幾遍鍋下部。然後,把鍋燒得很熱再放油。

(2)炒鍋內放油後,要用鍋鏟將油劃開,擴大鋪油麵積,等油燒熱後,才能將魚放進去煎。

淨鍋、熱鍋、熱油,是煎魚不粘鍋三訣。

勾芡

勾芡在中菜烹飪中十分常用。其主要作用是:

(1)使爆炒菜肴的鹵汁緊包原料,味道益加鮮美;

(2)使燒、燴、扒菜肴的湯汁濃稠、湯菜交融;

(3)使沉底的主料上浮,湯汁滑潤。

勾芡的主要原料是澱粉和水。有厚芡與薄芡之分。一般地說,爆炒菜肴多用稠濃的厚芡,燒、燴、扒和湯類菜肴,多用薄芡。

勾芡的主要關鍵是:

(1)必須在菜肴即將成熟時將調好的粉汁淋入鍋內,過早、過遲都會影響菜肴質量;

(2)勾芡時,菜肴湯汁必須適量。湯汁過多,可用旺火將湯汁略收濃一些再勾芡;湯汁太少,則可再淋些湯汁後再勾芡,這些均應在菜肴未熟時進行;

(3)單純粉汁勾芡,必須在菜肴口味、顏色調準後進行;

(4)勾芡時菜肴油量不宜太多,以免鹵汁粘裹不上原料。油量過多,應事先撇除。

掛糊與上漿

掛糊與上漿,就是讓經過刀工處理的菜肴原料,表麵裹上一層黏性糊漿,使製成的菜肴更加酥脆、滑嫩或鬆軟。

掛糊是先用澱粉和水或蛋液調成糊,然後把菜肴的原料在糊裏拖過再下鍋。上漿則是把澱粉、蛋清和調味品,直接與原料一起調拌。

掛糊和上漿的主要作用是:

(1)使菜肴外脆內嫩,或外滑內嫩;

(2)保持原料形態美觀;

(3)保持菜肴營養。

用作掛糊的原料有:蛋清、小蘇打(主滑嫩),蛋黃、發酵粉(主鬆軟)、澱粉、麵粉、米粉、麵包粉(主香脆)。

使用糊漿稀稠的原則是:原料嫩糊漿稠,原料老糊漿稀;冷凍原料糊漿稠,未冷凍原料糊漿稀;立即要烹調的原料糊漿稠,不立即烹調的原料糊漿稀。

19.烹調禁忌

(1)鐵鍋鋁鏟。在鐵鍋中炒菜,鋁鏟容易磨損,使微量鋁進入菜中,對人體不利,故最好不用鋁鏟。

(2)雞蛋不應煮得過久,否則容易產生不易被人體吸收的硫化亞鐵,降低蛋的營養價值。

(3)酸性食物不宜與味精共同加熱,否則會產生焦穀氨酸,對人體有害。

(4)不要用大火熬豬油,否則容易產生有臭味的丙稀醛,人食後會引起腸胃病,剌激食道、氣管、鼻粘膜和口腔。

(5)沒煮透的黃豆不能吃,因黃豆中妨礙人體胰蛋白酶活動的物質未經破壞,會影響人體的消化吸收。

(6)燒煮肉和骨頭時,應該在未上灶前加足水量,不能中途加冷水,否則會加速蛋白質和脂肪凝固,使肉、骨不易燉爛,鮮味也會下降。

20.用過的油怎樣處理

許多菜(如肉片、蝦仁等)都需要開油鍋滑油後再放佐料烹製。滑炒肉片等原料要用較多的油(家庭烹調大約在300克至500克)。當原料滑炒起鍋後,留在鍋裏的油可待下次繼續使用。但是,這些油不能不經處理就倒在盛油的器皿裏,因為滑炒過原料後,會在油裏留下水分和湯汁,容易使油變質。正確的做法是:將油放在炒鍋裏,開中火將油中的水分熬幹(表現為油麵不起泡,無炸裂聲,冒青煙)。然後關掉爐火,讓油靜置一段時間,使其中雜質沉澱於鍋底,即可將油倒在器皿中。沉澱下的雜質應視情況,或倒棄,或用來炒菜。

21.米、麵防蟲法

用小紗布袋裝些花椒放在糧食表麵,即可使外麵的蟲不再來,裏麵的蟲會跑掉。

22.甜食防蟻法

在裝甜食的器皿外圈上五、六根橡皮筋,螞蟻就不會爬到甜食中去了。

23.去除菜籽油異味

菜籽油異味是由油中的黑芥子苷引起的。隻要把油倒入鍋裏燒熱,放入饅頭片或麵包幹炸至焦黃撈出,油的異味就可去除了。這是因為澱粉能吸除黑芥子苷。另外,將菜油熬熟後,放幾粒花椒或幾根香蔥和少許洋蔥絲,炸焦後撈出,也可去除油中異味。

24.巧煮老牛肉

頭天晚上,在老牛肉上塗一層幹芥末,第二天用冷水將牛肉清洗幹淨,再行烹調。經過這樣處理的老牛肉容易熟爛,且肉質鮮嫩。如煮時再放點酒或醋,肉更易煮爛。

25.去羊肉膻氣

煮羊肉時放入幾粒綠豆或與蘿卜同煮,即可去除羊肉膻氣。

26.快速拔雞鴨毛

燒一鍋開水,加米醋一匙,然後將宰殺好的雞、鴨放入鍋中,讓水淹沒雞、鴨,不斷翻動。

幾分鍾後,雞、鴨毛就很容易拔除了。也可先用酒把雞、鴨灌醉,宰殺後放進開水浸泡片刻,這樣毛也容易拔除。

27.去河魚土腥氣

河魚剖肚洗淨後,浸入冷水中,再往水中放少量醋和胡椒粉,河魚的土腥氣即可除去。

28.怎樣煉豬油

將豬油切成方塊,放在鍋裏,加進溫水,水麵則沒過豬油,再加上幾粒大料(八角或花椒)和少量的鹽,蓋好後放在爐子上煉,一直不要敞開鍋蓋,待聽到鍋裏巴格巴格的響聲時,端下鍋撈出油渣即可。這樣煉的大油,色白純淨,油渣微黃,脂淨不糊。

29.豬油保存法

煉好的豬油,趁未凝結時,加入一點白糖(每公斤豬油加100克白糖),攪拌後密封,可久存而不變質。

30.醬油防黴

(1)盛放醬油的瓶子,切勿混入生水。

(2)把醬油經過燒煮後,密封起來,可以較長時間不發黴。

(3)在盛放醬油的瓶子裏(或其他容器),加入少許香油,香油散開後,在醬油表麵形成一層薄薄的油膜,可以防醬油發黴變質。

(4)瓶內放一段大蔥的蔥白和幾個蒜瓣、或者加上一點燒酒也可以防黴。

(5)已經發黴但未徹底變質的醬油,可以過濾後除去菌膜放在鍋裏煮沸15分鍾殺菌,加入幾點香油,密封起來,仍可食用。

31.使醋變香

要使醋有香味,可在一杯醋中加三、四滴酒精或一點燒酒,再摻少許食鹽。攪拌後,醋不僅保持原有酸味,而且變的很香,日子久了還不會生白。

32.怎樣防止綠豆生蟲

防止少量綠豆生蟲的辦法,是把綠豆在未生蟲前用開水浸泡一兩分鍾,把綠豆上的蟲卵殺死,曬幹後用壇罐密封保存。這樣,就不會生蟲了。如果綠豆已經生了蟲子,也可采用同樣方法進行處理,防止蟲子再生。這種辦法對綠豆發芽也沒有很大影響。

33.怎樣烹調蔬菜才能減少營養損失

新鮮蔬菜裏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無機鹽,這些對人體健康都是不可缺少的,但如烹調不得當,這些營養很容易失去,所以烹調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吃新鮮蔬菜,因為新鮮蔬菜裏含的維生素C要比幹菜、鹹菜多。

(2)要連老葉一起吃,蔬菜外麵的葉子比菜心的葉子養分高,所以不要將老葉全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