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 1)

普克和彭大勇付出將近一天的努力,終於將所有從現場帶回的花瓶碎片拚成了完整的一個。

正如他們期望的那樣,在拚出一個完整的花瓶之後,還有幾塊小碎片沒有著落。這個結果比普克想像得還要樂觀,不僅充分證實了普克的猜測,還提供了一個新的線索:凶手在殺死陳虹後,為了混淆視聽,特意將真正的殺人凶器帶走。

這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喬海明肯定不是凶手,否則他絕不會撿走一個花瓶,卻留下另一個花瓶的碎片。正像他絕不會擦掉一部分腳印,卻留下另外那些帶血的腳印。那天晚上的喬海明必定會慌亂、會無措,但他不是個傻子。

“看來這個人盡管夠聰明、夠冷靜,畢竟百密一疏,留下這個漏洞。”普克有種奇怪的感慨,“這也說明這個人確實決定了要嫁禍於喬海明。要不然完全可以采取更可靠的做法,把所有的碎片都撿走。”

“很可能喬海明兩次進入陳虹家,這人都在場,隻是喬海明不知道而已。”彭大勇猜測,“從時間上看,殺死陳虹是在這兩次的間隔裏。”

“應該是這樣!”普克讚同地說,“喬海明第一次到陳虹家,兩人雖然吵了一架,喬海明氣得砸了花瓶,但還是向陳虹妥協,寫下欠條就走了。此時這人出來,兩人仍是在客廳談話,這人對陳虹動了殺機。也許正是被之前喬海明砸花瓶的舉動提醒,這人用另一個花瓶砸死了陳虹。”

“那麼凶手對現場的處理,是在喬海明第二次回來之前還是之後?”

“都有可能。”普克邊思考邊分析,“凶手殺死陳虹時,並不知道喬海明會再次返回。也許陳虹一死,凶手立刻開始處理自己留下的腳印。也許還沒來得及開始,喬海明就已經回來。喬海明再次離開後,凶手這才從容不迫的處理了自己的痕跡,卻有意留下喬海明的,以幹擾我們的視線。”

彭大勇同意普克的分析。他很快又想到了另一個重要環節。

“喬海明寫下的那張欠條,應該被凶手拿走了吧?”彭大勇說,“咱們在陳虹身上還有她家搜了個遍,也沒看見什麼欠條。”

“毫無疑問,肯定是凶手帶走了。”

“可拿走這欠條有什麼意義?凶手既然決定要嫁禍喬海明,總不至於再拿這欠條去勒索喬海明吧?”

普克微微一笑,顯得十分有把握,“不僅被凶手拿走了,要是我猜的不錯,凶手還拿這張欠條派了新的用場。”

“新的用場?”彭大勇開動腦筋,他忽然有些明白了,猛地站起來,“你是說張蕊突然站出來揭發她丈夫,就跟這欠條有關?”

“凶手殺死陳虹的目的是為了阻止對陸天誠之死的調查,由此獲得保險公司的賠款。”普克仔細地分析,“現在陳虹死了,凶手又得到一張喬海明寫給陳虹的欠條。這張欠條是否有價值,取決於喬海明最後是否被認定為凶手。喬海明是凶手,這張欠條就失去了價值,但真正的凶手能得到保險公司賠款,並且保證自身的安全。假如喬海明不被我們認定為凶手,雖然凶手可以根據這張欠條向喬海明索款,但陸天誠的死又會真相大白,凶手不僅得不到保險公司賠款,而且警方必然會繼續追查陳虹案的真凶。如果我是凶手,我就會拿著這張欠條去找張蕊……”

對這一點,彭大勇有些疑義,說:“這一招好像太冒險了吧?張蕊憑什麼會跟凶手穿一條褲子?喬海明畢竟是她丈夫!”

普克肯定地說:“隻要找到了張蕊的心理弱點,說服她陷害喬海明並非不可能。咱們都知道,張蕊和喬海明之間,未必有多深的感情,更多的是利益。凡是利益可以影響的事情,其實都好辦。”

彭大勇再想想,不禁點頭說:“張蕊確實喜歡算計,搞不好是算清楚了。既然這樣,馬上把張蕊弄進來,立馬問她欠條的事情,她肯定傻眼!”

普克說:“審張蕊之前,還要幾個細節要落實。一是對陳虹左鄰右舍進行走訪詢問,調查案發前後,有沒有人看到或聽到陳虹家的什麼情況。二是去陸天誠父母那兒核實當晚陸天晴的行動表。第三,盡可能查找另一個花瓶的下落。至於張蕊和欠條的環節,可以放到最後。”

“行!”彭大勇說,“馬上就辦!”

普克看看外麵的天色,不知不覺已是夜晚了。為了提高效率,他們決定分頭行動。彭大勇負責陳虹鄰居的走訪,普克則去陸天誠父母家了解情況。兩人離開局裏才發現還沒吃晚飯,就在路邊小攤上匆匆吃了碗餛飩,然後各奔自己的目標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