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加強以人生觀、價值觀為主的道德修養(2 / 3)

其次,要勇於戰勝逆境。順境和逆境,存在著辯證統一的關係。一方麵,二者都有“利”、“弊”的雙向性,互相矛盾,又統一於整個人生過程;另一方麵,順境不是永遠的,逆境也不是不變的,二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順境中,如果自恃條件優越,止步不前,就可能使順境轉化為逆境。逆境中,如果自強不息,頑強奮鬥時,就可能創造有利條件,由逆境跨入順境。所以,當我們身處逆境時,不可喪失信心,悲觀絕望,而應該積極創造條件,戰勝逆境,這就要求做到:其一,在人格上要自尊自愛,無論生活上的道路多麼曲折,不管厄運多麼沉重,都要自己尊重自己,不允許別人侮辱自己的人格和自辱人格。要堅信“生命之樹常青”,切不可自己作踐自己。人們常說,自己不倒,別人是很難把你打倒的。如果人充滿了自信,任何困苦、艱難、厄運和不幸都是能夠被戰勝的。其二,在行動上要自強有為。戰勝逆境最終靠的是行動,隻有在頑強毅力的支配下,克服困難,投身於事業的奮鬥之中,才能解決矛盾,創造條件,化“逆”為“順”。

三、自覺摒棄幾種錯誤的人生目的

在人類曆史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人生目的,其中影響比較大的錯誤人生目的有以下幾種:

享樂主義人生目的。享樂主義人生目的是把人生當做滿足人的生理需要的過程,認為人生的目的和意義在於追求個人的物質享受。享樂主義人生目的在中國的典型代表是戰國時期的楊朱。楊朱認為人生苦短,終歸一死,“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人生亦死,凶頑亦死”。且人一旦死去,都是白骨一堆,沒有什麼好壞之分,所以不如在有限的生命期間,盡情行樂,享受生活,滿足口、目、鼻、耳、體、意的欲求。在楊朱看來,人生的目的就是“為美厚爾,為聲色爾”,其他的一切都是無所謂的。享樂主義人生目的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並不占據主流地位,而在西方卻是一個有著持久影響的思想體係。在古希臘,昔勒尼學派很早就提出了“快樂是至善”的學說。伊壁鳩魯進一步將其發揮為“快樂就是有幸福的生活的開端與歸宿”。歐洲早期的人文主義思潮和17、18世紀的唯物主義代表,都公開倡導享樂主義人生目的。費爾巴哈將其歸結為,對幸福的追求是人與生俱有的本能,“應當成為一切道德的基礎”。以邊沁為代表的現代資產階級倫理學家,更是從功利主義哲學出發,推崇利己主義享樂哲學。盡管享樂主義人生目的在反對封建禁欲主義的過程中曾經發揮過積極作用,但是伴隨著社會的發展,享樂主義人生目的日益顯示出它腐朽沒落的一麵。說到底,享樂主義人生目的的實質是利己主義和縱欲主義,是剝削階級人生觀的具體表現。

拜金主義人生目的。拜金主義人生目的是一種認為金錢可以主宰一切,把追求金錢作為人生至高理想的一種人生目的。在人類曆史上,有了金錢就有了拜金主義。但是,拜金主義作為一種社會性思潮,是伴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而形成的。古人曾有《題錢》的一段文字,寫到“人為你跋山渡海,人為你尋虎覓豹,人為你斷義辜恩,人為你失孝廉,人為你忘忠信——有你時人人見喜,有你時事事出奇,有你時居高位,有你時坐上席——”把古典的拜金主義刻畫的惟妙惟肖。在拜金主義者看來,金錢貨幣不僅是“萬能”的,而且還是衡量一切的標準。對於拜金主義者而言,除了快快發財,他們不知道還有別的幸福,除了金錢的損失,也不知道還有別的痛苦。他們拜倒在金錢麵前,無限製的追求金錢,攫取金錢。正如恩格斯描述的那樣:在信奉拜金主義的資產階級看來,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不是為了金錢而存在的,連他們本身也不例外,因為他們活者就是為了賺錢。現在,我國正在進行市場經濟建設,商品貨幣關係十分發達,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拜金主義的流行提供了客觀條件。其實,貨幣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其實質是一般等價物,是商品流通的媒介。它本身沒有什麼神秘性,更不能作為人生的準則和道德標準。以拜金主義為人生目的,人生就會陷入庸俗和自私的泥潭。